螞蟻勾起的遐思
文/山娃娃
早晨,去馬路邊散步,發(fā)現(xiàn)路邊的磚縫里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群不計其數(shù)的黑色小螞蟻,我情不自禁地蹲下身,仔細觀察。只見螞蟻們正蠕動著身體從一個小小的洞口里往外擠,已經出來的螞蟻以洞口為中心,分別向東、西兩個方向結隊爬行。特別有趣的是,總有幾只螞蟻比其他螞蟻跑得快,它一會兒跑到蟻群的最前邊,一會兒又折回來跑向洞口,用觸角輕輕地碰剛出洞口的螞蟻的觸角,然后又向隊伍前面跑去……如此反反復復,卻不辭辛苦。我猜測,這些螞蟻一定是蟻群里面的“通訊兵”吧。
望著這一群蠕蠕爬行的螞蟻,我的思緒又回到了有趣的童年時代。
小時候,夏天里,玩昆蟲是玩得最開心最有趣的。玩蟑螂或蚱蜢,撕掉蟑螂或蚱蜢的一條腿,用尿泥糊著它的眼睛,然后看著它原地打轉轉,叫“驢推磨”。再就是玩蟬。中午蟬在樹上或草叢里叫的最響,于是,走到草叢里,發(fā)現(xiàn)了蟬的身影,輕手輕腳、凝神閉息地靠近它,快速出手一只蟬就攥在了手心,然后,打開隨身帶的火柴盒,小心翼翼地把蟬裝進去。一邊走,一邊聽蟬翅翼煽動聲和美妙的叫聲,就連睡覺也要把裝有蟬的火柴盒放在耳邊,每天總是在蟬的歌聲中進入夢鄉(xiāng),也會在蟬的歌聲里醒來。
而玩螞蟻幾乎是夏秋季天天都會做的功課。上學路上,只要發(fā)現(xiàn)一群螞蟻,總會蹲下來細細觀察,看螞蟻一只一只從洞口出來,然后,蹲著身子跟著長長的螞蟻領隊向前挪,這時,螞蟻頭領發(fā)現(xiàn)了一只死去的小蟲,它繞著小蟲跑了一圈,然后,觸角直立,在空中左右搖擺,不一會兒,所有的螞蟻快速圍過來,把那只死了的小蟲團團圍住,幾秒鐘之后,一群螞蟻抬起小蟲的尸體,向洞口移動,速度出奇的快。我想,如果這些螞蟻步調不一致,不齊心協(xié)力,是絕對抬不起這只身體比一只螞蟻大10多倍的小蟲的。然而,它們做到了,小小螞蟻讓我看到了團隊的力量,也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有時候,我會從書包里拿出僅有的舍不得吃的一個饅頭,大方的掰下一塊放在地上,觀察螞蟻是如何對付這座“大山”的,可是,聰明的螞蟻,很快就會圍上去,不知道靠什么工具竟然把饅頭分成了幾小塊,然后,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小饅頭塊搬到洞口,又把饅頭塊分解成一小粒一小粒的饅頭屑,一只拉一小粒就進洞去了。
記得有一次,早晨上學時,我遇到一群螞蟻正合力向洞口抬一條大青蟲,這條大青蟲的身體不僅約有一寸,而且體重也是一只螞蟻的百倍之上,更 令我驚奇地是,大青蟲還活著。所以,一群螞蟻想抬走大青蟲時,大青蟲一個翻身,就把螞蟻的隊伍打得打敗,可是螞蟻們也不畏懼,群起而攻之,于是,大青蟲的周圍又圍滿了螞蟻,瞬間,大青蟲的身體上密密麻麻地也爬滿了螞蟻,這時,不論大青蟲怎么扭動身體,還是翻身,螞蟻好像用膠粘著似的緊緊地貼在它的身體上,大青蟲如此這般的折騰了幾次之后,終于身疲力竭了。突然,它的身體被一群舉起來,像每年春節(jié),街道或廣場上一群年輕的小伙舞著一條龍似的舞動著這只把大青蟲,我還沒有看夠呢,它們已經把大青蟲“舞”到了洞口。我忙找兩根小木棍,夾住大青蟲,連同它身上的螞蟻,又放回到了起點。勝利品突然丟失,蟻群打亂??墒牵灰粫?,來來往往的螞蟻又聚在一起,數(shù)量明顯比第一次要多出很多,整條大青蟲都被螞蟻裹得嚴嚴實實。不一會兒,看不見了大青蟲,只見一條無數(shù)螞蟻組成的長龍向洞口方向游動,剛一到洞口,洞口周圍的螞蟻也圍了上來,螞蟻越圍越多,那條螞蟻長龍開始首尾蠕動,最后首位接在了一起,不一會兒就被蜂擁而來的螞蟻圍成了一個黑色的小圓球。正看得出神,一位路過的行人提醒:還不去學校,要遲到了。情急之下,把小木棍插進洞口,就起身向學校跑去……
每一節(jié)課上,我都沒心思聽講,眼前總是晃動著螞蟻的影子,滿腦子想的是那么一只大青蟲,螞蟻如何才能把它弄進洞里去呢?
下午放學后,我一路小跑,來到了早晨看螞蟻拉青蟲的地方,大青蟲不見了蹤跡,小棍還插在哪里,螞蟻在小木棍的旁邊新挖了洞口,螞蟻們像什么事情都沒發(fā)生過似的,仍然井然有序的出出進進。
螞蟻是個很有靈性的小動物,通過它們的反常舉動,可以預知天要下雨。小時候,常聽父輩們說“螞蟻搬家,暴雨要下”“螞蟻筑巢,雨打盆倒”……多次,驗證果然如此。心里便對螞蟻有了幾分敬意。但心里更多的還是對螞蟻敬畏和幾分懼怕。
我家住山區(qū),螞蟻隨處可見,黑色的,紅色的,棕黃色的;大的。小的。而帶給我內心恐懼的是那種紅色的螞蟻。記得上小學時,暑假到山里去放羊,常常是找個大樹在樹蔭下歇涼,或坐在樹下遠眺,或是躺在樹下仰望藍天,白云……不知不覺中就睡著了。突然,身體一陣鉆心的疼痛,一骨碌爬起來,伸手一摸原來是一只螞蟻。再低頭一看,原來自己躺在了螞蟻洞上,衣服內外都趴滿了螞蟻,更可怕的還是紅螞蟻,它在皮膚上咬一口,瞬間就會起來一個紅紅的包,痛癢難忍。忍不住要用手去撓,越撓紅包越大,痛度越重。一氣之下,掄起羊鏟照著螞蟻洞就開挖,挖到三尺多深,就會看到很多螞蟻,還有螞蟻卵,白白的蟻卵就像一粒粒晶瑩透剔的大米,然后,用羊鏟狠狠地拍螞蟻和螞蟻卵……后來,曾讀過一本書,方知道螞蟻巢穴之內還有“蟻后”呢,我才知道自己當時搗毀蟻巢簡直就是偉大的壯舉。
從此以后,我只要看見紅螞蟻,不是搗毀它的宮殿,就是把尿灌進洞口,然后用土堵住洞口,使出平生的力氣用腳重重地在洞口踩上十幾下才會離去。
后來,從書本上讀到了“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的句子,查詞典才知道“蚍蜉”就是螞蟻,這與我內心對螞蟻團隊力量的敬畏感有些不符。我因不服氣這話對螞蟻力氣小的歧視,也不贊成這樣的觀點,曾把一根樹枝蘸滿蜂蜜放在螞蟻群里,結果螞蟻們竟然輕松地抬著這根樹枝移到了洞口,盡管它們沒辦法把樹枝分得很小很小,但它們出人意料的還是搬動了樹枝。我想,一只螞蟻,是撼不動大樹的,但是,如果螞蟻的數(shù)量足夠多時,“撼大樹”的事情絕對是會發(fā)生。
上中學之后,學到了“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句子,這又讓我感到螞蟻的了不得。于是,心里便對螞蟻更加敬畏和感興趣,描摹過很多螞蟻的漫畫,也像童年拿螞蟻做過很多次惡作劇。還收集了很多關于螞蟻的歇后語,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螞蟻搬蟲子——個個使勁”“螞蟻講話——碰頭(比喻見面、相遇)”“螞蟻搬泰山——下了狠心”“螞蟻脖子上戳一刀——不是出血的筒子”“螞蟻啃骨頭——慢慢來”“螞蟻爬到竹竿尖——到頂了”“螞蟻爬槐夸大國——小見識”“螞蟻爬進磨眼里——條條是道”“螞蟻爬進筲箕——橫順都是路”……
如今,只要見到螞蟻,就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這些趣事,內心也有很多感觸和啟發(fā)。其實,每一個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里的人,不就是一只螞蟻嗎?唯有大家團結一心,才能做好一件大事。家業(yè)興旺如此,事業(yè)成功如此,祖國繁榮富強和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亦是如此。
我不會忘記童年時代對螞蟻的獨特情感,我也會盡力做一個勤勤懇懇、緊跟團隊、團結努力的小螞蟻。
2017年7月26日 寫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