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讀完紅樓夢的前八十回,返回去再讀第一回,有些體會,記錄一下。
曹雪芹不是為了控訴封建禮教,才寫下這部巨著
學校的課文里這么寫,沒想到中華書局編輯部在序言中也這么寫,也真是難為他們為了政治正確,揣著明白裝糊涂。 作者在第一回第一段就闡述了寫作意圖,這本書是作者的懺悔錄,他覺得愧對父兄師長的教誨,沒能肩負起挑起一個家族的重任。
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哉?實愧則有余,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绔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談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懺悔中,還有面對宿命的無力感
紅樓夢中喜歡用預言暗示人物的命運,古代也叫讖。其中,第五回警幻仙子對十二釵的判詞最是明顯。另外,還有詩詞謎語讖,物讖,甚至人名就是讖。比如,被薛蟠打死的雙性戀——馮淵(逢冤),憑著一回頭從丫鬟變成官太太的嬌杏(僥幸)。
開始不明白作者為什么這樣取名,后來覺著,這也許就是表現宿命的一種藝術手法吧——你這輩子怎么樣,一個名字就決定了。
宿命的調調,“說來雖近荒唐,細玩深有趣味”。其中三味,懂得人自然懂。
憶往昔,愧有余,悔無益,不如恣意
光是懺悔,就不是性格傲岸的曹雪芹了。記得讀隋唐歷史,隋煬帝楊廣明知國本不穩,仍舊縱情聲色。有一天,他對著鏡子說“我這個頭,誰會砍了他?”縱是昏君,也有一派沖天豪氣。
曹公也許知道會有這么個結果,但宿命如泥沼,將其裹挾,動彈不得。正如榮寧二公所言,“榮寧二族雖歷百年,奈運終數,不可挽回。”
既如此,不如對著晨風夕月,階庭柳花,敷衍一段閨閣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