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下午,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按照同學們制定的“語文學習寶典”同學們按部就班在小組內研討,多數問題同學們都能夠組內解決。
? ? ? 牛晴同學的批注引起了我的注意,書上記得密密麻麻,還用四張便貼紙補充了好多信息。在我的好奇追問下,得知牛晴同學在預習時看了這一課的網絡授課視頻,然后做了筆記。我讓牛晴同學告訴我全班同學她是怎么學習課文的同時,也告訴大家在學習每一篇課文的時候,都要在自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再參考其他資料做補充和拓展。同學們紛紛為牛晴同學的學習力點贊。
? ? ? 基礎知識,同學們很容易通過小組研討解決,第二節課,我給同學們提出了兩個問題:1、文中對五位壯士有怎樣的描寫?為什么稱他們是“壯士”而不是“戰士”?2、找到文中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讀。
? ? ? 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圍繞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有的組還補充了其他的重點知識,只見大家緊鑼密鼓在各組的小黑板上認真地板書著,全班沒有一個同學是走神的。
? ? ? 面對同一個問題,大家一起來研討,我要求講解不許重復。這也大大出乎同學們的意料,也讓課堂變成真正的生發性課堂。在各位小講師的講解和同學們的質疑下,大家清楚知道五壯士每個人的性格特點(要求結合原文具體語句),為了讓同學們體驗到五壯士的特點,還特地讓大家模仿每位壯實的語言、動作……頓時,課堂充滿了活躍的氣氛,這時我也引導同學們,五壯士會笑著開槍、扔手榴彈嗎?會笑著拿石頭砸敵人嗎?只見孫紫涵同學拿起“石頭”(涂改液)滿腔怒火高高舉起向地面砸去……
? ? ? 在探究為什么稱為五“壯士”而不是五“戰士”時,同學們步步深挖得出了:英勇跳崖、不怕犧牲;戰斗場面“壯”觀;敵我人數和“實力”懸殊;毅然決然走上“絕路”;雖有生的機會,但為了確保連隊和群眾的安全把生死置之度外;口號“壯”觀;接受的任務“壯”……
? ? ? 無論是從知識本身,還是從小講師的講解技巧來看都有待提升,但是同學們積極參與,踴躍展示,真真正正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個探究知識過程的意義大于知識的本身,同學們不僅圍繞小講師的講解進行交流質疑,也提出了小講師應該做好的方方面面,也相信同學們會越來越好。
? ? ? 在朗讀環節,提醒同學們注意投入情感,頭腦中要有畫面,還好有昨天下午的《七律·長征》朗誦指導,稍加提醒,同學們便能抑揚頓挫,結合胸腹發聲讓朗讀有聲有色。同學們特別喜歡朗誦,今后還要加強朗誦技巧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