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勞動的一天。
每年到這幾天,我就會特別想念離開我的親人,懷念媽媽帶我們勞動的美好時刻。
記憶中,媽媽永遠忙乎的是廚房。先把廚房清理一遍,碗柜要抬出來每一格擦洗干干凈凈,灶臺要上上下下擦,灶前的柴火灰用籃子提出去,過年才會拿出來的碗一個個洗干凈,籃子里裝上稻草,再將碗鋪上去,以備過年用。廚房還要專門擱置案板(一塊門做臨時案板),洗案板是爸爸或者哥哥的事,擱在院子中,打一桶井水上來,先用水沖洗幾遍,撒上洗衣粉,拿把刷子使勁上下來回刷,再用水沖洗時一定是清水出去黑水出來。所有的不順心不如意也隨著這黑乎乎的水“嘩啦啦”的流走。
房前房后一定是小哥打掃。印象最深刻是小哥當兵回家探親的那年過年,高大個的他拿著鐵鍬和掃把,先用鐵鍬把堆積在溝里的泥土樹葉雜質等用鍬盛上來,再用掃把使勁掃,大手握著小掃把,特別有力。幾個小時下來,房屋前后被清掃的用手幾乎摸不上灰塵,這就是我那做事超級細致的小哥。想念他。
印象中的我也是忙碌的,每一間房由我負責。到這幾天,媽媽早已經把床單被子洗干凈,留下枕頭要我一個個裝上谷殼,有些人家常會省掉這一道工序,但媽媽說一年到頭,都換個新,哪怕谷殼也是爸爸專門去弄回來,媽媽晾曬幾天再用篩子過濾一遍,然后我再用清洗干凈的枕巾一個個裝上,把針穿上線,一針一針密密縫,以免谷殼漏出。通常一家人的枕頭我要花半天時間,看著它們一個個經由我手再去服務于家人,那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
那時我們每間房都會有一個桌子,我們叫辦公桌,一定不是現在辦公用的桌子,它只是用來擱些東西,三個抽屜都要一個個抽出來拿到外面清理掉不用的物品,再拿廢報紙在最下面鋪上一層,把些小物件一個個擺進去。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一個抽屜被我上鎖,鎖住我青春時所有的秘密。
那時的我就喜歡有變化的生活,沒有變化也試著創造變化。比如今年把床換個位置,明年把桌子換個方向,每一次打掃總會有些變化,細微的變化也會帶給我幾天的新鮮樣,稍有不同也會帶來幾天愉悅的心情。
爸爸是打雜的人,但主要任務還是集中院子中央的花壇。爸爸會把一些枯枝敗葉清理一邊,又把里面清掃干凈,那時不知道葉子也可以變成養料,一定是支持爸爸把它們都清掃出去的,這樣整個院子看著特別清爽。
大哥會做些什么記不清楚,也許他會給小哥幫忙,也許他也會被我使喚,也許又會幫媽媽搭把手……
今天,我又在勞動,身邊陪伴的是老公,我成為勞動中的主力軍,幸運的是今年老公全程陪同,我負責整理擦洗,門、墻裙、拖地都由老公負責,有老公協助,我有了比之前些年輕松的感覺。
盡管昨天還是病人,今天我依然勞動一天,我知道簡單打掃仍可以過年,但我過不了心里那道關,改不了這多年媽媽留給我的習慣,更不愿放下媽媽傳承下來的那份美好心愿——清掃灰塵,迎接全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