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要行動,我要改變。
首先,我問自己: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我是全職媽媽,預計未來三年還是繼續做全職媽媽,生活的重心依然是孩子。那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教養孩子。
其次,我問自己:做了這件事就會……”把孩子教養好,小孩身體棒棒、生活習慣好、成績佳,這簡直是每個做家長的期望。
可是回答到這幾乎就是廢話,說的簡單空洞,具體怎么做啊!
我只好繼續問自己:達成教養好孩子的目標,我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第一,教養孩子不是三五年的事,從她出生到成年跨越十多年。小孩已經四歲,未來三年比較重要的就是幼升小和幼小銜接。我就關注這三年我要做些什么事。
我去查了小孩戶口對口的小學,問了從孩子幼兒園畢業孩子的家長,確定了孩子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做的挺好,對幼兒園部分可以放一邊。
第二,成都六城區的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學英語,其余城區是從三年級開始學。差距就是這樣造成的!很可惜的是我家在郊縣,也沒有能力去主城區再買一套房。而選擇好的初中、高中和參加高考,英語成績好真的很占優勢(以目前教育規定)。
于是我發現了關鍵的事:讓孩子提前使用英語。這是一廂情愿地想法,讓孩子學不如我自己學的好。
我在做全職媽媽前是做英語培訓,我知道大多數的孩子去培訓補課是多么的無奈和疲憊。當時有個小學四年級的小女孩,她媽媽不止在我們機構報了班,還在其他機構報了數學。小孩坐在教室里哭,就是不去繼續上課。
“你什么都不懂!憑什么讓我學學學!我就是不想去,一點兒休息時間都沒有。”孩子的哭訴仿佛還在耳邊,無助的孩子和家長。
我決定和孩子一起學英語。把自己當作初學者,耐下心來和她認讀圖片、看幼兒英語動畫。
我上小學時,是從五年級開始學英語。學的很痛苦,前面學了后面忘。媽媽陪我學了一年的英語,我們相互聽寫、對話,是媽媽的陪伴讓我不再對英語畏懼如虎。
孩子提前學英語,英語的使用重于機械的學習。看得懂原版動畫,聽得懂原版動畫錄音就很好。之后應該做的就是制定學習計劃、準備資源。
我好像有點懂的《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里提到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追問什么才是我最應該堅守的”讓我有了方向和目標。提問題讓我主動找相關信息,有了大局視角和對細節的思考。
思考到這里,我接著說出作者給的最后一個提示:讓孩子提前使用英語,讓其他事變得更簡單或是不必要。
真的是這樣嗎?暢想讓人激動,還是落實到立即行動中吧。
總的來說,《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就是說明思考問題、面對生活、工作都從關鍵問題思考,制定計劃、分解任務、確定期限、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