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孩提時光到青少年再到現在成年了,我們一直在書寫著我們各自的人生軌跡
孩提時最開心的莫過于天天與自己的小伙伴們玩耍嬉戲。依稀記得那時每到板栗成熟季就會在奶奶家那邊與小伙伴們一起摘板栗。那板栗樹超大個,我們這些小孩子無論伸手或是跳躍連板栗樹的葉子都夠不著。雖然我們個小,但是我們并不懼怕,我們還分工合作,幾個爬上樹去摘,幾個就留在地上撿。摘到一個板栗都開心得不行。這也是孩提時玩耍的其中之一。
青少年時,我們整天都是被學習圍繞著,相對的,玩耍的時間便減少了。我只記得當時的自己讀書,并不用功。媽媽時常會在我旁邊教我做作業。做不出來,媽媽就會生氣或者是打我。但是打過或罵過之后,我的媽媽都會問我疼不疼。媽媽說的一句話我一直都記得:媽媽跟我說我要打你了,你快跑。現在想起來我都苦笑不得。
媽媽經常跟我說:“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出來找個好工作,嫁個好老公。媽媽不奢求什么,只希望你未來能過得好,不用我擔心。”我想所有的媽媽都是這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的生活好吧。只是當時的自己不成熟,也沒有想過未來,就這樣稀里糊涂的過著我的青少年生活。高中考大學,我讓我的媽媽失望了,因為我辜負了她對于我的期望,我沒有考上一個好大學,而是考取了大專。媽媽并沒有說什么,還是在安慰著我。但是我從她的眼神可以看出媽媽的失落。此時的我內心也咯噔了一下。后來我便踏上了離開爸媽,開啟我的新一段學習之路。
現在成年了,畢業出來工作了,一切都跟自己想象的有點差距。本以為跟電視劇里演的那樣好,你認真做事,默默幫助別人,不求回報,至少可以真心待我。可實際上呢,現實給了你一大耳光。介紹大學同學來這上班,本以為同學之間在一起上班多好呀,互相幫助。可是在一起共事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好,我們兩做一樣的事,我的做完了,她沒時間,我幫她做一些她的事然后她自己也做一些。這樣她的也可以做完了。休息時間我們坐在一起,突然上級說她的事情做錯一半錯,一半對,她便想也沒想就說不是她一個人做的,還有我,說是我教她這么做的。此時的我并沒有說什么。等上級走后,我與她說:你為什么要這樣,我自己的都沒有做錯,難不成我會故意幫你做錯,教你做錯嗎。她也只是草草敷衍了事。此時的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是沒有想到在金錢與利益上,同學之間的友誼也會變得如此脆弱。
很想跟媽媽訴苦,可是我一想到我說了媽媽會更擔心我的,我便沒有說。選擇讓眼淚往回流,《流星花園》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想哭的時候就倒立眼淚就不會往外流。”
長大會伴隨著一些東西的失去,也會讓你有所感悟,謝謝長大。越長大越發覺,最離不開的還是家人。不求多富貴,只要家人無病無災無痛,身體健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