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但我不得不說,您的水平還遠遠達不到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的標準”,一個孩子在周記里這樣寫道。它像塊發紅發燙的烙鐵,直灼我的內心,燒出一個洞來。
? ? ? ? 在一次小組討論時,她每次張口說上一句,便被小伙伴搶過話頭。向來靦腆的她有些尷尬,我自告奮勇地打圓場,結果仍是傷到了她敏感的心。
? ? ? ? 16年前,我收到過一封學生寫來的直白犀利對我表示不滿的信。從外到內,從工作到生活,淋淋漓漓地將我搶白數落批判了一頓。當時覺著是晴天霹靂,震驚無比的同時不知所措,選擇隱忍不發,任其發展,最后不了了之。只記得當時這樣的反應很出乎學生意料,本來想看到氣得臉紅脖子粗或是痛哭流涕的老師形象的計劃落了空,對我的敵意反倒少了些許。
? ? ? ? 然后經驗愈盛,嚴厲漸顯,威信自立。凡為學生者,皆畏我躲我。于是天下太平,不再見建議與不滿。在手作的舒適區里,我自得于這樣專制的權威感。
? ? ? ? 最后到這個九年級班級,從去年開始見到零星幾篇直截了當提建議者,凡提建議,無不相信其語文老師的強大內心。因為我說過,凡有情緒,都可以和我在文字里說,只要不口吐臟言,無論什么,我都接納。又因為我與他們關系極近,像是朋友,所以有什么話便是徑直對我講了。我的態度是,覺得講得對的考慮一下,繼而改正;覺得只是在發泄情緒的,告訴他“嗯,我看到了”。但是今天這一篇,給我的沖擊很強烈,因為刨去情緒這個方面它真實而聰明得讓我害怕。
? ? ? ? 慶幸的是,因為我知道要達到“不怕”的目的,必須“看見”它的真相。心中有底,方能生出勇氣——于是追根溯源:
? ? ? ? 幾天前往江聲參加中考語文研討會,聽課完畢后張校長布置寫一個會后感言。平日里喜歡文字又點子極多的我卻發怵了,跟在湘潭市名師工作室的優秀老師們后面,我歷來自感才疏學淺而最沉默。每寫一段文字必是字斟句酌,羞于出手。好不容易兩易其稿寫出雛形,但建議第三稿修正中要對中考語文試卷出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時,我無法下筆了。對比名師們寫的稿件,心里自卑的小獸便攪得我從當日午夜十二點到翌日十二點,夢也覺淺。寫起論文來洋洋灑灑幾千字的氣勢蕩然無存,天曉得好強的我是有多大的勇氣告訴張校長“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所以承認,真的寫不出來了。”
? ? ? ? 我深知自己是個不務正業的語文老師:到公園跑步到球場打球到館里瑜伽,被人認為是體育老師;做心理咨詢看專業書籍聽心理講座,被人認為是心理老師;學畫畫學攝影去旅游充其量是個大齡偽文藝女青年。除了練字背詩閱讀外,我的課外生活真的與“語文”關聯不大。我沒有做過一本一本的試題,(雖然一直想做);我沒有針對今年中考試卷,親自猜過題;我不善于總結做題規律,也極少整節課指導學生具體寫作方法……
? ? ? ? 現實很殘酷,理想主義者的教學理想也未必豐滿。
? ? ? ? 從七年級開始抓書寫,三年后仍是有許多孩子字差得很。那天我在臺歷上寫下某同學從今天開始將字寫好的提醒時,思路忽然由“孩子不愿意寫好字”拓寬去:如果語文老師的字像是藝術品一樣在黑板上展現,是不是三年下來,看慣了也記得了,字跡自然會好很多?最終,我的字不夠好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了。仍是得練字。
? ? ? ? 致力于讓學生聽得快樂學得開心的語文課上,這個孩子對語文卻“從沒有過興趣”。而每次我說“接下來我們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時,讓她一次又一次地讓心情如坐過山車,經歷大起大落的希望最后失望。因為有些課文我自己也看得膚淺,有些備課自己也寫得隨意。如“濠梁篇”與“惠子相梁”去年已經學完,但昨日聽了吳廣平教授的“走近莊子與《莊子》”,我才略見“莊子的影子”……
? ? ? 我對她的理解,并不一定是她所要的理解;我對她的鼓勵,也并不一定是她所要的鼓勵。因為,“子非魚”,我有時候不經意間或許“暴力解讀”了孩子的心境。我的自以為是。
? ? ? ? 所以,我確與“優秀”有著遙遠的距離。所以,孩子純凈的心靈是一面鏡子,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我們,比我們以為的自己更加真實客觀。在周邊都是認同與肯定的聲音里,在自己的洋洋得意沾沾自喜的心態里,更需要感謝這個孩子將我拉回到真實的自我狀態。看到問題,思考,改進,方可繼續前行。
? ? ? ? 于是在昨天語文課后,我坦誠地和孩子們說了以上心理,并且真誠而不點名地在班上感謝她,既讓她安心,(以往寫下建議的孩子都是趁著情緒激動寫下的,待幾日后心情平復又惴惴不安于我的反應),也希望我對待錯誤與他人建議的態度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多積極正面的能量。雖然,我仍是很忐忑。
? ? ? ? 同時,我也應該要接納我再怎么努力仍然有孩子并不喜歡語文、有孩子并不喜歡我的事實。但是不論他們如何對待語文對待我,我都會無原則地心生喜悅接納他們、熱情澎湃上好語文。外在的世界再如何變化,我堅持自己的原則,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就好了。
? ? ? ? 我說這些話時,每一個孩子都用灼熱的眼光看著我,每一道眼光都炯炯如炬,他們抬頭望向我的專注與純真深深地打動我,于是最后我堅定地說:“我不是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但是我會不斷向‘優秀’靠攏。到生命末端時,可以驕傲地說,我是一個很努力的語文老師。”此時的我,眼里也一定有光。
? ? ? ? 極謹慎理智地對待感情的珊聰在日記里寫了《溫暖的生長,溫暖地生長》一文(孩子的周記定是經過本人允許才發出共享的)。她提到上周語文課里的老師肯定劉焱擠出作業時間謄抄作文是“一次普通但是勇敢的舉動”時,“好像迷離”地懂得:這是老師“散落在日常生活角落里”的,“用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教育。
? ? ? ? 我想,罅隙里的微風,名為《晨曦》的鋼琴曲,會融合在三月的陽光里,帶著溫暖與光,匯入時間的河流,讓孩子們擁有更璀璨充盈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