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常聽兒子抱怨,身邊有些同學素質太差了,打罵同學、頂撞老師、影響課堂紀律、打擾他人學習,等等。
“我真的太煩了!有時,我做著做著作業,有人突然跑過來從背后重重地打我一拳,痛死了。有時,有人莫名其妙地將我的書和作業本往地上一扔,還踩上幾腳,挑釁地沖我做鬼臉,約我去打架,我當然不會上他的當,他就罵我膽小鬼……”
每當聽到這樣的控訴,我總是勸兒子:“這世界上的人本就是形形色色的,任何地方,都有素質高的,也有素質差的,只不過因為環境不同,比例不同罷了。如果你改變不了環境,就要想辦法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爭取到更好的環境中去,那樣你才有機會接觸更多高素質的優秀的人。”
“嗯,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考上最好的學校,我還要到國外去留學,學習最先進的科技,將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不再被壞人欺負。”兒子緊握著拳頭,堅定地說。
前年國慶節,我們帶他去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他也曾說過同樣的話,發過同樣的誓。
是啊,一個人想獲得更好的環境,就要讓自己努力變強,才有機會實現目標;一個民族想不被欺侮,屹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須成為強者。
任何事物,只有自己強大了,站得高了,才不會被踐踏。
02.
同時,我也在考慮,我們所處學區的初中部校風校紀和教學條件都不是太好,兒子還有一年多就要小學畢業了,何去何從?這是個問題,必須重視。
我在鼓勵兒子努力的同時,自己是否也該做些努力和改變?即使兒子在現在的環境下做到了NO.1,也僅此而已,因為沒有競爭對手,沒有比較,他的眼界也只是“井底之蛙”,也許還會沾沾自喜。
我們都知道努力的意義,但不可否認環境對人的重大影響。
我想到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孟子乃嬉為設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里很高興,就定居下來了。
孟母三遷,擇善而居。古人早已懂得環境對人的重大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無道理。
03.
孟母三遷的故事可以給我們如下啟示:
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的成長和生活十分重要,我們不僅要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環境造就人才,環境也可埋沒人才。不同的環境給人在思維方式、社會交際、個人發展等諸多方面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覷。
環境有時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有些影響會伴隨終生,不可逆轉。都聽過關于“狼孩”“野人”的新聞吧?如果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由狼撫養長大,孩子就具有了狼的一些生活習性。
內因起主導作用,外因的作用也非常巨大。社會環境與一個人、特別是青少年的成長有直接的關系。孟子后來成為大學問家,與社會環境對他的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是分不開的。
04.
我和老公經過慎重考慮和商量后,決定搬家。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一年多,事不宜遲,我們立刻行動了起來。
賣房、買房、轉戶口,雖然都是比較折騰人的事,但既然目標已定,就要排除一切困難去實現。這個過程,其中的瑣碎和麻煩,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但從長遠看來,這些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我們買房的時候,關于樓層,也經過了慎重考慮。我們的上一套房,位于一樓,小區有些年頭了,很多設計不合理,管理也不完善,常年受到環境吵鬧、光照時間短、容易上潮等問題的困擾。我們一直嫌住得太低了,這次換房,當然要想辦法“人往高處走”。
雖然樓層越高價格越貴,但當我們站在高樓上朝遠處眺望,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靜謐安寧,心曠神怡。樓層共有33,我們果斷選擇了第31樓,終于逃離了曾經住在低處的困擾。
05.
現在,一切終于塵埃落定了。我們的新家位于最好的初中學區,兒子小學畢業后,就可以直接進入這所初中讀書。
體育館、公園和最好的高級中學就在家附近。每天晚上,我們都會帶兒子去體育館和公園鍛煉身體。我們希望他不僅品德優良,學業優秀,還要體魄強健。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才能活得更加快樂。
每次經過高級中學時,聽著朗朗的讀書聲,看著教室里明亮的燈光,以及那些如饑似渴汲取知識營養的莘莘學子的身影,兒子都會喃喃自語:“這個學校真好,我將來能考上嗎?”
我笑著鼓勵他:“當然能,只要你努力。你瞧,我們以前向往能住到更好的地方,現在不也實現了嗎?先定好目標和切實可行的計劃,然后一步一步去努力,就會實現。”
06.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這些經典名句,無不說明了一個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如果嫌自己站得太低,就努力走到高處去。
如果不滿足于現狀,就想辦法去改變。
喜歡,就奮力追求。想要得到,就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