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的娃娃們:
前天又同學向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都說槍打出頭鳥,是否應該身居高位,爭第一。我認為這位同學犯了情緒化的錯誤。從他的語言中看得出也許是最近受了一些傷,也許是心底里對于自己的地位和責任有一些感到疲憊,情緒低落,陰郁,所以才會想起“槍打出頭鳥”這句話,懷疑自己所作所為是否正確。這是年輕人普遍的通病:迷茫。你們自己的三觀還沒有成熟,卻一下子接受了那么多各種方向的思想,讓你們一時間矛盾迷茫,懷疑人生。這也就是我這些信存在的意義,希望能通過我的一些語言,讓你們有所啟發。其實這個問題特別簡單,如果你心情好了,陽光起來了,自己都能夠想通。你所在意的,不過是一些眼界窄,心胸小的人嫉妒的言辭而已,而你所做的是再正確不過了的事。
不要因為他人嫉妒我的優秀,就把你的優秀藏起來
“槍打出頭鳥”這句話完全是那些沒有出頭能力,沒有出頭膽量,自甘平庸懦弱還看不得別人好的人說出來的自我安慰之詞。自欺欺人,葡萄酸的心理。這句俗語有沒有底層規律?有!一般是指最優秀的,最突出的一定會成為眾矢之的,最大的關注目標。所以說,難道優秀有錯么?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和優秀之后能力越大承擔起來的責任越大,這本身是正確的不能再正確的事。可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難免會受到白眼,夸大,詆毀。明明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到第一名卻要承受他人偶爾有心無心的陰陽怪氣冷嘲熱諷;明明傾盡自己的能力為集體服務卻遭到無數責怪和抱怨;明明一心為他人服務卻被嘲笑成“傻子”。這些,錯不在優秀的你,而在于看不了你優秀,自己卻不努力的他人。如果這樣是“傻子”,那我寧愿繼續做這個“傻子”,任由這些“聰明人”嘲笑。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三觀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人人不同,自然有高有低。眼界不同,自然有寬有窄。心胸不同,自然有廣有狹。你的眼界,決定你的一切。有寬廣的眼界,正確的三觀。積極陽光,努力向上。你沒有被自己的眼界毀掉。那為什么要因為眼界狹小心胸狹隘不思進取的人幾句怨語就毀了自己的路呢。沒吃過葡萄的人,一定會說你吃的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的。可是你能吃到葡萄,你知道葡萄是甜的,你會因為他人說是酸的就不再吃了么?
不要因為他人的眼界,窄了你的路。
近日一則新聞火爆了朋友圈,迅速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占據了各公眾號的頭條。各大自媒體筆者和團隊都在對這件事發表自己的看法,我也想說一說,畢竟涉及到本職業和家長的關系,雖然這并不是這件事里最重要的。
事情是這樣的,杭州的一位家長平時開跑車接送孩子上下學,結果老師在群里@他,告訴他有家長反映他開跑車接送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形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還沒等這位家長反應過來,其他家長就開始幫腔了:
這樣確實不妥,再有錢也要低調一些呀!
是啊,不就是送個孩子嘛,普通點的車也行啊!
反正你們也不差錢!
據悉,這位家長任職于當地一知名房地產公司高管,年收入達400多萬元,他本人是跑車控,有一輛法拉利488。對此事,他認為:
錢是我辛苦賺來的,不偷不搶,想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
在群里,他為自己辯解:
如果開跑車就攀比,那是不是你們孩子太脆弱了?
我憑什么再買一輛“普通”的車來為你們服務呢?
然而,沒想到的是,剛剛辯解完畢,跑車家長就發現,他已經被踢出班級群了……
短時間內,這幾張截圖就很快傳開了。
矛盾的焦點主要在于——
同學家長和老師認為開跑車接送孩子有炫富之疑,會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
開跑車家長反駁:這就是我的生活,其他家長太“玻璃心”。
你的眼界有多寬,你的世界就有多寬
網絡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學生見識之廣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的認知。各種潮牌,各種手機,各種名酒,跑車。大多數時候我都感嘆于小孩子們對車的了解比我還多。真要有一輛法拉力在我面前飛馳而過,我可能只能說出一句:“哇”孩子們卻能準確地說出型號價格什么的。任何一個孩子心里都明白自己的家庭是否能負擔得起一輛幾百萬的跑車,所以孩子會因為一輛跑車而出現攀比心里么?不會。攀比的只會是家長,或者說嫉妒是只是家長。而這老師在這件事里,是一個非常不聰明的嫉妒者,矛盾發起者。說白了,挑事的。那位家長說的沒問題,人家一沒偷二沒搶,憑自己能力賺到了錢,憑什么不能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一個代步工具而已,只要沒有故意炫耀自己的富有,我們就應該為人家的能力和優秀點贊。而不是責怪人家的優秀。難道就因為我們沒有這么優秀,就要讓人家把優秀藏起來么?這樣的做法,把眼界之小,嫉妒心之酸,展露無遺。
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應該是向著對方靠近,把自己變得更為優秀,而不是一天24小時想和怎么把別人變得跟自己一樣差勁。有那么多時間去給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倒不如抽空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即使你通過干擾別人的人生,讓自己的孩子躲過了跑車的洗腦。你能保證每次都能通過干擾別人的人生讓孩子躲過名鞋,名包,手機,潮牌的攀比么?所以這些家長應該做的,不是干擾別人的人生,而是教導自己的孩子要正視自己身和家庭的能力。想要過好生活,是要通過努力的。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個乞討者,你會怎么對孩子說?生活中常常聽到的答案是:看到沒有?你不好好讀書,長大了就會像他一樣,只能討飯吃。教給了孩子高傲與鄙夷,指指點點。前些天,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回答。父親看著乞丐,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努力,長大以后讓這些人都有工作。這樣的回答,給孩子塑造了一個很大的世界,為他奠定了豐盛、積極、正向的生命格局。
人生路漫漫,富人何其多。這個社會從不缺富人,也從不缺仇富的人。就像所有人都在說馬云那么多錢隨便捐出一兩個億跟玩一樣為什么不捐;就像所有人都在說王健林太慣兒子給王思聰五億啟動金,誰有那五億都能成事;就像所有人都在說我們教師行業現在太賺錢,沒良心沒道德。殊不知就在你們每天腦袋里想的都是別人的不是的時候,馬云在到處飛開各種高管會議面見各大政客商人;王思聰在認真研究自己所要進駐的行業和公司未來的方向;我們教師在披星而出戴月而歸,讀書,備課,批改作業,思考明天要找哪位同學談話,等等。優秀者不過在用給被人挑毛病的時間,給自己挑毛病而已。每一段彩虹,都是經歷過風雨之后的。所以慵懶懦弱沒付出過努力的人,沒資格對努力過的人指手畫腳。
遇到優秀的人,那就獻出發自內心的掌聲。遇到求助的人,那就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至于自己,則要把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承認別人比自己優秀,并沒有那么難。哪怕從別人身上找到999個缺點,也不能證明你的一個優點,只會證明你的心胸和眼界,只能裝下別人的一點所謂的缺點。
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凡夫不可語道
——《莊子·外篇·秋水》
回過頭再說這位開跑車的家長。他的想法是無可厚非的,但他的做法我認為多少有點過激。講個故事吧,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啊?”
他很自豪地說:“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說,“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
學生很高興的說:“可以啊!”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
學生心想,這種問題還要問嗎?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錯了,四季!”
“三季!”
最后兩個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孔子的學生客人去見老師孔子。
正巧這時孔子從屋里走出來,學生上前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
這個學生快嚇昏了,可是他不敢馬上問。
客人馬上說:“磕頭磕頭!”
學生沒辦法,只好乖乖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了以后,學生迫不及待地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說三季呢?”
孔子說:“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的嗎?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吵到晚上都講不通。你吃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故事告訴我們,不與人爭就是慈悲,不與人辯就是智慧。與你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你費盡口舌也不會懂你。那你何必空費口舌,強行爭辯,最后弄到兩方都憤怒不已,兩敗俱傷呢?成年人的成熟在于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口舌,不爭一時口舌之快才是大智慧。井蛙看不到鴻鵠所看到的世界,鴻鵠卻對井蛙所處的環境了然于心。任憑他人如何誹謗抱怨,只需認準自己遵循的道義,繼續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總會有懂你的人為你鼓掌,成為你的知音。
所以,別被他人的眼界,窄了你的路。
愿迷茫疑惑者放下疑惑,勇往直前。愿抱怨指點者停止抱怨,強大自己。
愿你們一切都好,愿三班永遠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