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魯教版《數學》三年級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分數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課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它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這節內容需借助多媒體演示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學生操作,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分數。數學新課標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分數,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材聯系實際生活的需要,先從學生們熟悉的野餐平均分食物的情境出發,聯系日常生活的平均分月餅的結果,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然后讓學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紙,并涂出它的1/2,進一步體會意義,接著又在操作活動中教學幾分之一的大小比較。這是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簡單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二、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特點,本節課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于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地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感悟分數只是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獲得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幾分之一的概念。難點是理解分數的含義。
三、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整數知識,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數來表示的量,雖然他們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來表示某些量。初學分數,由于分數這一概念比較抽象,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初學分數會感到困難。針對這些情況,采用了:情景教學、演示、引導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
學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學生通過分,涂,折,說等手段及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達到幫助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目的。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教學環節是:
(一)、游戲導入:用手指表示數。
教師準備:課件出示場景。
(1)把4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客人,每人分幾個?
學生用手指表示。(2個)
(2)把2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客人,每人分幾個?
學生用手指表示。(1個)
(3)把1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客人,每人分幾個?
學生用手指表示。(各種表示)
老師:“你們的手指有點亂,為什么不能用手指表示了?”
引入新課,“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能表示它的數――分數。”
板書: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例1:教學二分之一,認識四分之一。
1.師:我們要把一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客人,那什么叫做平均分?這塊月餅怎樣分才是平均分成兩份呢?(課件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
一邊演示教師一邊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塊是它的一半,也就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
2.二分之一怎么寫。
師:剛才老師是怎么寫這個1/2的?先寫短短的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兩份,就在這條橫線下面寫上2,表示這樣的一份就在橫線上寫1。(板書1/2)
學生在紙上寫一寫,邊寫邊讀。教師板書:讀作:二分之一。
3.認識四分之一。
師:同學們再來看一看,如果老師在這個月餅上再切一刀,現在每份還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嗎?那是這個月餅的幾分這一呢?為什么?
小結: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認識分子,分、分數線
4.折紙活動。讓學生折出這張正方形紙的1/4并給它涂上顏色嗎?
在認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基礎上,逐漸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主探索,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去,
學生活動過程:
(1)折一折:折喜歡的圖形。
(2)畫一畫:在折痕處用鉛筆或水彩筆畫線,并把其中一份涂上陰影。
(3)說一說:說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4)展示學生各種折法后用課件反饋各種方法,
5.完成做一做第1題。
(三)、例3:大小比較。
1.猜測。教師問:男孩子想吃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女孩子想吃這塊月餅的四分之一,同學們,他們吃得一樣多嗎?誰吃得多呢?為什么?
2.完成例3。問: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