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理財,開始學習理財。甚至有些在校大學生都開始接觸理財方面的知識,并逐漸在實踐應用,這非常好。
經濟社會牽扯的金錢問題越來越多,也需要對財產進行合理的處置。在美國,平均每三個家庭都有一個理財規劃師,而在中國,只有不到3%的人有專業的理財顧問,其余的全是靠自己理財。
那么,只要掌握相關的知識,靠自己理財也可以。學習好現金管理、風險管控、投資的基本知識等等,也能自己理財。
但是,一般理財初學者在這方面有幾個誤區。
1、剛開始投入資金過大,不注重風險管理
我有一個同事,畢業后一起分到現在這個單位。09年剛參加工作,那時候單位效益特別好,發展如日中天,工資比一般單位的實習生要高的多。第一年他的收入達10W+,第二年翻倍,那時候我們不懂理財,把錢都存到銀行,而且都是活期,是的,你沒聽錯是活期。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開始炒股,一次性投入了20W的資金,幾乎是他的全部資產。別的同學都貸款把房子買了,過一年又有買車的。
我記得那幾年他一直在炒股,沒買房子也沒買車子。有一次我問他,炒股賺錢沒?他說已經賠了一輛中級車了。
幾年過去了,今年五月,又碰到他,想和他探討探討股票的事,因為我這兩年在學習股票、基金投資,想著他在這方面應該有經驗。
沒想到,他的回答是,早就不弄了,賠了30多萬,現在媳婦看得嚴,一有錢都讓媳婦拿去存銀行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理財初期如投資過大,傷筋動骨,一時半會還真緩不過來。
2、不懂的不碰、不熟的不做
我理財這些年,對股票、基金、P2P、眾籌、保險、黃金之類的都有參與,并非先實踐后學習,而是先學習了解之后,再逐步緩慢介入。就像洗澡一樣,得先試試水溫。
對于期貨類(原油、白銀)、股權、私募等等,這些不熟悉,我是堅決不碰的。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看別人炒原油一晚上掙好幾萬,心癢癢。想著來錢快,就把股票清倉,湊了八萬塊錢炒原油,兩天就全折進去了。一著急上火,把六萬塊錢的基金也清倉了,又炒油。激戰了大半個月,剩了1萬塊錢。
現在他說啥也不炒原油了,辛苦幾年攢下的底子,不到一個月,幾乎損失殆盡。
而且像他這樣的例子,在我認識的朋友中有好幾個。
所以,勸那些理財初學者一句話:理財不是投機,不要夢想一夜暴富。
記住不懂的堅決不碰,不熟的堅決不做。
3、浮于表面,將一事無成
活到老,學到老。
況且理財是一個系統的知識,它包括了金融基礎、宏觀經濟分析、財務與會計、稅收等等內容。我們也許說,這太專業了,是經濟學專業、金融學、會計或法律專業的,太過于復雜。
但是,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學起,比如現金規劃、消費規劃、教育規劃、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財產配置等應該不難吧。
好多人學理財,往往在跟風,就像中國大媽一樣。美聯儲開倉放糧,黃金大跌之后,好多中國大媽排隊買,以為撿著個大便宜,結果被套了,現在還套著,估計還得套幾年。
跟風的方式用在投資上,是要吃虧的。
資本市場,都是少數人在賺錢,跟風大眾往往是虧錢的,只有少數掌握專業知識的人才可能賺錢。
有人問,那怎么才能學習這些知識呢?
現在,好多人都在大城市工作,每個城市都有圖書館。辦一個圖書證,每周末借上幾本理財書看看,應該不難吧?從簡單的學起,比如,一些書關于生活中如何節約、如何攢錢,還有些書關于基金、股票的基礎知識。
或者,關注一些理財公眾號,每天學習一點點;
或者,每天把看電視劇的時間,省出一部分,看看中央2或者家庭理財頻道。
慢慢的學習,不要著急,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步步為營。只有真正花時間、花精力去潛心研究理財的人,才能在理財上有所收獲。
4、短期看不到效益就放棄
有些人理財,一開始信心滿滿的,熱火朝天。又是買書,又是聽講座,忙的不亦樂乎。
過上一段時間之后,發現自己的股票、基金定投虧了幾百,就覺得還不如存銀行呢,小小的損失之后,就要打退堂鼓,準備放棄。
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包括我自己也是,剛開始理財的那半年,股票虧了小一千;基金虧了幾百;眾籌的錢投進去半年了,超市營業執照還沒辦下來,更沒見回報。心想這些錢要是存余額寶,也有不少收獲吧。
還好,我沒有放棄。兩個月之后,股市止跌回升,基金、股票賬面全飄紅了;眾籌的超市也開業了,開業之后月月分紅,理財的收益才體現了出來。我還專門計算了一下,比純粹存余額寶收益還是要高的。
5 ?總結
理財初期,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萬事開頭難嘛。
但是,理財是一個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長期過程。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終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生活,甚至你的心情、心態都會變得更好。
當你老去的時候,你依然可以帶著你的老伴出國旅游、水下探險;也可以到偏遠的地方義務支教,并為貧窮的孩子贊助學費;也可以宅在農家小院養花種草、畫畫寫字。
在美妙的人生結尾來回憶這一生,也許這就是理財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