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原生家庭,這個詞被越來越多地提到。
最早看到這個詞,是在一篇講述夫妻關系的文章里。男女來自不同的家庭,莫不說價值觀、世界觀這些大而空的東西了,就是日常生活習慣、作息時間這些瑣碎,都能體現(xiàn)出原生家庭的影響。
有人說過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還有一句: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02
聽了很多這樣的抱怨:明明都是一樣的起點,學歷、資歷,甚至外貌條件都差不多,憑什么他就比我強?憑什么他晉升快?憑什么他的孩子上的學校就比我的孩子好?
前些年,自己也曾會有這樣的不平衡。尤其在遇到一些坎坷的時候,本能出現(xiàn)的第一個詞就是“憑什么”。
過了好多年,當自己從職場菜鳥熬成老鳥開始帶新人,當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去學教育、心理等等知識,當從一個小城市出來去和大城市的土著居民競爭,終于明白了憑什么。
那是因為,你以為的起點是大學、是研究生、是同年入職,然而真正的起點是出生那一刻。
這么看來,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是有道理的。
03
我說的起跑線,是指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所能給予的教育。
我有一個閨蜜,是我的研究生好友,先生是北大博士畢業(yè)。雙高學歷帶來了雙高收入,日子過得妥妥當當。幾年前,我把這些歸于他們的努力——的確比我們努力很多;但幾年后,我不這么看待這個問題了。因為我們說起自己讀書時那些苦逼的日子時,我意識到我們擁有不那么一樣的“想當年”。
當我了解了他們的父母每天是如何嚴厲而又認真地堅持培養(yǎng)他們之后,突然想明白了一個事情,那就是:早在他們的幼兒時期,今天的模樣就已經初具雛形了。
(爸爸媽媽看到這里不要多心,你們已經給了我最好的教育,我只是在分析。)
所以今后他們的孩子會更加優(yōu)秀的話,那么我也一點兒不會感到意外,因為閨蜜的老公每天下班回家還要堅持學習到半夜,我毫不懷疑他們子女會喜歡學習和閱讀。
04
孩子未來走的路,是很早就埋下伏筆的。
一個朋友去教授家做客,回來之后感慨良多。他說自己平時教育孩子總是嚴厲呵斥,帶孩子去教授家的時候,原本還有些擔心孩子會“丟人”。而萬萬沒想到的是,那一天,教授處處鼓勵孩子,孩子因為得到了肯定,非常高興,更樂于去表現(xiàn)自己。
他說,以前看教授家的孩子那么優(yōu)秀,一直覺得是自己的孩子不行,搞了半天,是自己不行。
我自己喜歡拍照,拍照哦,不是自拍,因為要寫號,需要照片。每次家里有鮮花、圖書、美食,我都習慣拿起手機拍一張。有一天,肉圓兒君自己澆花,搗鼓了兩下,過來拿我的手機——“我照一張相”。
沒有想到兩歲多的孩子會注意和模仿這些細節(jié)。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時候還挺超乎想象的。
05
長輩們總會夸獎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然后不忘感慨一句:看看,人家父母就愛學習,肯定是遺傳。
“遺傳”這個詞,害了多少家長。
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比起遺傳,對他影響更多的,是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父母什么樣,孩子就會學著做;父母怎么生活,孩子就會認為生活是什么樣;父母眼光有多寬廣,孩子就有多大的世界。
孩子小的時候,你沒有培養(yǎng)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你說到了幼兒園老師管著就好了。等到了幼兒園,別的小朋友都能按時睡覺,你埋怨孩子:怎么就你哭鬧?
孩子學習的時候,你沒有字字句句認真輔導,只顧著自己看電視玩手機,你說老師教訓一頓就好了。等孩子成績差的時候,你埋怨孩子:怎么不好好學習?
孩子成長的時候,你不舍得他做家務,不愿意他為別人付出。等他長大了,自私而懶惰,你埋怨孩子:怎么那么沒眼力勁兒,情商那么低?
這一切,都源于你。孩子出現(xiàn)問題,先問問你自己那一步引導出了問題。
不要把希望寄托給外界,如果連親生父母都不能給孩子做好的示范,外人又會有多用心對待你的孩子?
感謝閱讀~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