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天空很藍,白云很白,微風中總是飄蕩各種香味。
那時上學沒有競爭的概念,上課聽講,下課縱情歡笑。沒有電腦,沒有手機,也沒有繁重的課業。
除了期末考試為成績捉急,我不知道還有什么煩惱。那時我們很容易就感到幸福,總覺得自己的未來無限美好。
媽媽做了愛吃的紅燒肉,爸爸買了渴望很久的一本書,老師幾句鼓勵,學校每月一場的電影,都是我們的小確幸。
回想起來,看過的電影內容和片名,因為年代久遠,在腦海已蹤跡難覓,而電影前播放的幾集動畫片卻記憶猶新。
印象深刻的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于1986年原創出品的13集系列剪紙動畫片《葫蘆娃》至今已經成為中國動畫經典。
傳說葫蘆山里關著蝎子精和蛇精。一只穿山甲不小心打穿了山洞,兩個妖精逃了出來,從此百姓遭難。
穿山甲急忙去告訴一個老漢,只有種出七色葫蘆,才能消滅這兩個妖精。老漢種 出了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個大葫蘆,七個葫蘆成熟了, 相繼落地變成七個男孩,穿著七種顏 色的服裝。
他們為了消滅妖精,救出老漢和穿山甲,一個接一個去與妖精搏斗,終于打敗妖精,把他們收進寶葫蘆。
驚奇葫蘆娃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佩服他們的勇氣和團結,最厭惡那狡猾的蛇精,覺得壞人就是這般邪惡。有看不順的人我都偷偷稱她蛇精和他蝎子精。
《葫蘆娃》讓我覺得正義總是戰勝邪惡,壞人是沒有好下場的,要做個好人,好人才有好報。
還有一部動畫片《黑貓警長》,也至今難忘。片中黑貓聰明睿智,什么案子在他手上都能破解,簡直是智慧的化身。
記得有一集講了個悲情的故事。在與蝗蟲的戰斗中,螳螂姑娘和螳螂小伙一見鐘情,小動物們為它們舉行了盛大婚禮。可第二天早晨,大家發現新郎被吃掉了。我當時雖然年紀小,但看著真是吃驚,悲憤又不解。
后來黑貓警長經過仔細調查,明白了其中道理,并召開電視大會,告訴大家新娘吃新郎是螳螂的習性,是為了繁殖下一代,新郎必須作出的犧牲。
《黑貓警長》這部動畫給我們科普了不少生物知識,向觀眾普及的“吃貓鼠” 、 “食猴鷹” 這種現在看起來略獵奇的動物(這些動物都真實存在,雖然現在看起來有些《飛碟探索》或者《奧秘》的范兒……)。
一部動畫片代表的是一代人,每個經典劇情的出現,歌詞的播放總是牽動某些人的思緒,重回童稚時。就像六七十年代的人們誰不會哼唱兩句《上海灘》啊,“狼奔,浪涌”……心潮澎湃,重溫美好。
憶起課外和小伙伴跳皮筋,丟沙包的歡樂;憶起一起去山上采野果的酸甜;憶起年前媽媽炸油果子的甜香,憶起一起追孔明燈的奔跑……
往事不可追,兒時的記憶伴著經典動畫,深埋在心間,就想一根弦,一根羽毛,總能撩動我們的情思。
逝去的終究最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