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鄭佩佩寫的《回首一笑七十年》是今年讀完的第三本書籍。
有緣讀到這本書,是因為《金星秀》對鄭佩佩的一個采訪。
先生知道她有這本自傳之后就購買了回來,最先翻閱的是他,可最先翻閱完的是我。
-02-
淡粉色的書面,一張黑白照片,帶著佛家人的淡定和從容。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自己寫下的:當我走過這些日子時,我從未在意過。然而,當我如今提起筆,要把這些往事寫下來時,才發現“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在鄭佩佩的眼里,這七十年的人生很長又很短,只需要用八個字就詮釋完全,那就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在我的眼里,鄭佩佩一直是一個大明星,神一樣存在的人物。
我不能想象她的人生如她所說。
我不相信童年的她不會笑,因為現在的她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的笑容,那樣淡然,那樣讓人親切。
我不相信她是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中長大,與家人情深緣淺。
想不到她的母親只是父親的外室,而她六歲那年,父親就被送去勞動改造,從此不再相見。父母也因此離婚,母親與父親劃清界線,她和弟弟妹妹們也因此而改姓鄭。
當她的母親背負起一個家長的責任時,身為大家姐的她自然就擔當起了小媽媽的責任。
還好四兄妹之間感情深厚,她也盡自己的努力保護弟妹們。只是長大后,各分東西,聚少離多。
很驚喜她和她外婆的關系很近,竟然和外婆曾在邵氏宿舍相依為命,也許是同病相憐有類似的成長經歷。
我不相信她組建的家庭不完整,十九年的婚姻僅只是一個使命。
我不能想象她曾八度懷孕所要經歷的艱辛,我更不能想象流掉四個孩子的那種為人母的悲傷,我也不能想象早產四個孩子的那種驚慌失措。
但在近七十歲的她看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失去的四個孩子只是幾個“壞蛋”,早產的四個孩子現在都安然無恙,唯獨老二珍珍在出生的時候有點不好,但是也讓她產生了要去拼命的念頭。
看美劇太多,都覺得美國的家庭主婦只需要專心在家照顧孩子打理家務就可以了,而現實中的她不僅要幫丈夫忙事業,還要自己忙自己的事業和工作。
正因為這樣,為了“理想”,連婚姻都沒留得住。
怎么像是一個輪回呢?在破碎的家庭長大,滿心以為會有美滿的婚姻和家庭,最后還是瓦解。
就如她自己所說:“不管什么情況,我和孩子們之間的關系更密切,孩子們永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早知道,絕對不會生孩子,養育孩子是一輩子的責任,也絕不再有剛剛結婚時借個肚子給人生孩子的念頭。”
其實她滿懷歉意,因為沒有機會給她的孩子們一個美滿的家庭。
在她人生最黑暗的那段日子,是佛帶領她走出黑暗。
而與佛結緣,竟是因為幼時常隨外婆去佛堂拜佛。
因為學佛,才會對人生泰然自若。也才能讓我們看到復出后的“華夫人”,劃時代的“碧眼狐貍”和真人秀《花兒與少年》中最真實的鄭佩佩。我們才能看到《擦亮心燈》、《戲非戲》和現在的《回首一笑七十年》。
-03-
人生像是一場戲。當我們一天天走過時光,我們很清楚那不是一場戲;但在回首往事時,卻會覺得這往事猶如一場戲。
回首一笑的,何止是過往的七十年?應該還有那個未來更好的鄭佩佩!
人生總會經歷高潮和低潮,不管高潮怎么得意,不管低潮怎么難過,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永遠不改變自己——那也是最難做到的。
我一直認為記憶是會騙人的,到最后我們能夠回憶起的要不是那些甜蜜的愿意記住的,要么就是那些不痛不癢的經歷。
而那些曾經讓我們痛苦萬分,絕望的經歷,都慢慢地淡忘或是改寫,或者當我們經歷更多人事,明白更多道理的時候,我們已經覺得無足輕重。
那些開心和不開心,那些甜蜜、痛苦和不如意,等到再回首時,已經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