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我們對于事物的思考深度常常是不夠的,在淺層次的思考了之后,如果我們的情緒系統或者直覺已經給出了傾向,那么很少有人會繼續深入地思考,而開始轉向著手行動。
多思考一點是有用的!
我們可以仔細地,理性地思考、權衡各個選擇的利弊,而不僅僅滿足于情緒上的判斷。假設我們面臨兩個選擇,A 和 B,我們可以結合別人的經歷,利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去分別推斷 A 或 B 選項帶來的各種各樣可能 的利弊,對于其中不確定的因素我們或者可以進一步從 別人那里收集更多的信息來使得判斷更靠譜,或者可以 對風險的上下界進行一些估計,總之,我們盡量去讓我們大腦中假想的角色去經歷失敗——我們通過推理發現 某條路行不通,就避免了現實中去碰一鼻子灰。
**我們在大腦中走得越遠,在現實中就走得越穩。我 們在大腦中失敗的次數越多,在現實中失敗的次數就越 少。
**
不要被情緒的力量所左右而妨礙了你的思考。(比如辯論中的人身攻擊謬誤等,以及失戀時的確認謬誤等等)
現代社會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能否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往往是這類人能夠迅速走在別人的前面,在別人跌倒的地方跳過去。如果我們事必躬親, 那么歷史絕對不會進步,我們只會每個人從生下來開始 都將別人犯過的錯誤再犯一遍,將別人趟過的泥潭再趟 一遍,陽光底下就真的沒有新鮮事了,歷史就真的永遠 重復他自己了。然而歷史告訴我們絕非如此,雖然很多 人都會甚至需要自己犯一犯某些錯誤,但同樣也有很多 人能夠在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要善于汲取經驗,從別人的錯誤中也可以汲取經驗,即使不如切身體會來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