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天涯莫辜負,相逢北京話成長。8月6日-11日,在清華附小這座典雅、素樸、溫潤的百年老校,一群新教育的追夢人共赴一場別開生面的精神盛宴 ——第八屆新教育種子教師研訓。這是一場美麗的遇見,喚醒了沉睡在心底的一粒種子,一粒新教育的種子。
晨誦擦亮黎明 呵護生命
優美的詩歌,曼妙的音樂,擦亮每一個黎明,呵護每個生命。
《在命運無風的日子》我們啟航,用速度撞出存在的風浪;讓我們用心折一艘《紙船》因為船的使命就是遠行;《如果你所愛的人》擁有火一般的生活,那就和他一起燃燒,因為一團生的火焰,好過一千個死的靈魂。和你所愛的人一起做個《尋夢者》;一起努力改《變》人的昨天總是和他的明天不一樣,除了變,一切都不會長久。你究竟想走向何方《當我在遠方向你呼喊》勇敢的人,我愿你心成為你渴望的遠方;我愿你《讓自己長成遠方的模樣》,這是內心覺醒的力量,讓你,讓他,讓我,在心靈深處回響,成為合唱一一我要發光,我要點亮?!赌愕暮?我知道》行動的光和熱,終將點燃明天的拂曉,世界因為你,正是因為你,日復一日增添美好!用詩歌浸潤每一個生命,為每一天注入力量的源泉。
“喜”從天降
見到童喜喜老師,我偷偷地掐了一下自己——疼了。我方相信這不是夢。一襲白裙,一頭瀑發,看上去瘦瘦弱弱,卻充滿了巨大的能量,這力量來自書籍,來自博愛仁慈之心,來自一種信仰,來自一份執著,相信詩和遠方。努力點亮自己,照亮別人,那一件件公益事跡讓人敬佩到想不通她為什么做這些"傻事兒"。這次得以有幸能親耳聆聽她的報告,被她的大情懷大愛所感動。來吧,來吧,既然命運無風,讓我們用力量撞出存在的波浪。童喜喜老師的話,如醍醐灌頂,澆醒我這夢中人,喚醒了那里粒沉睡多年的種子。童喜喜老師講述了《新教育實驗十大行動推進技巧》:以“家校合作共育”為優質高效的基礎,以“聆聽窗外聲音”為推進助力,以“建設數碼社區”為工具,以“營造書香校園”、“培養卓越口才”、“師生共寫隨筆”等主要形式“研發卓越課程”,通過“推進每月一事”進行全面梳理,以“構建完美課堂”為重點呈現,“締造完美教室”,以一間間教室的真切改變,真實積累推動中國教育的整體發展,讓迷茫的我們明亮了前方。
縷縷書香 大大乾坤
樊青芳老師分享了《最是書香能致遠》“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就永遠沒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樊老師用朱永新教授的話,拉開了"營造書香校園"的講座。美國的著名詩人惠特曼曾經說過:"一個人在鄉間走去他所看到的東西,他就變成了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就成了它的一個組成部分。讓孩子遭遇紫丁香而不是雜草。就要給她"紫丁香"般的環境,樊老師從選書(自已大量讀書,寫書評,聽專家講座),打造舒適閱讀環境(隨處可閱讀、家庭院閱讀、班級主題閱讀環境)。她們為了讓書香醉人,還特意修煉了十八般武藝(晨讀、午會、晚講、園長講故事、義工故事會、周末故事會、學生聊會、教師聊書會、親子閱讀指導、義工故事大賽、學生大賽、繪本大賽、專家閱讀培訓丶幼小銜接閱讀指導、閱讀主題展示、每月主體閱讀、閱讀與教學活動。行動就有收獲,堅持就有奇跡,在路上不停地行走,就會遇到慶典,就會有額外的獎賞:師生在讀寫中得到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生活是七彩的,心情是陽光的,表情是豐富的。書籍《院長故事會》,入圍《中國教育報》"2016推動閱讀十大人物,就是最好的獎賞。教育的田野充滿了勞作,然而她們卻詩意地棲居在教育的田野上。
知心大姐 語驚四座
盧勤老師,一位69歲的"年輕人",一個巨大的能量場,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閃亮登場,那精氣神兒傳染了與會的每一位老師,午后的困頓一掃而光。近三個小時的站立式講述,讓我們激情澎湃,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回味無窮。經歷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她從自己的故事,身邊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每個孩子都精彩》要重視五種“心”的力量:肯定的力量(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力量);愛的力量(用愛的分享滋養孩子;用愛的語言激勵孩子;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用愛的懲罰約束孩子,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夢想和目標的力量,理解的力量,樂觀的力量?!安蛔x書,不學習,不練身,就沒有未來?!薄坝袎粝氲暮⒆语w得高,有目標的孩子走得遠”……這些震撼心靈的句子沒齒難忘。
在我們的手中是一個個正在成長的鮮活的生命,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將會改寫孩子的未來。作家畢淑敏寫過一篇散文,叫《愛的回音壁》,講的是當今孩子的教育問題。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個不懂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看來,愛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生存能力。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蓮柯說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冰心老人也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修煉一顆仁愛之心,用充滿愛的目光注視孩子,肯定孩子的每一次進步與改變。盡其所愛使每一顆心免于受傷,書寫我們的教育傳奇。
童心一枚 真可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苯袢樟⑶铩S羞@樣的一個人,從昨天的夏穿越到今天的秋,來這里與我們相見,在人群里見到她,你不會想到她是裝了滿滿一肚子學問的學者;你不會想到她是位兒童文學閱讀推廣人;你更不會想到,眼前這位眉眼平和從容自若的老師,睿智深沉中竟溢出滿滿的幽默機智。
丁老師款款走來,與我們分享了《回到童年回到文本》一一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與教學。丁老師用大量的故事告訴我們,如何選擇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讀的童謠,童詩,童書。歌德說:為要找尋自己,所以要走向世界,為了要了解世界,所以要走回自己。作為老師,我們要了解兒童的世界,我們就要走找回童心,走進童人的世界,所以我們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知道他想要什么,把孩子當孩子,把自己當孩子。
孩子,對外在世界極度開放,對這個世界無比信任,所有感官都打開,以模仿和模擬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內在活動,以此回應世界。這種信任在以后的歲月中將永遠不會出去。為人師的我們要用真、善、美的文字與行為去影響他們,推薦孩子閱讀的詩歌,童書一定要適合孩子,只有孩子喜歡他們才會有興趣閱讀,閱讀了才會觸及他們的靈魂。少年期是兒童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處在“最動蕩、最易變化、最不穩定的一個時期”(克魯普斯卡婭語)。好的文字是水,直抵靈魂深處,滋潤孩子的心,讓心靈開出花朵;讓他們的行為發生令人驚喜的改變。這遠遠勝過喋喋不休的說教。
丁老師用最直白的方式講解兒童閱讀對于兒童成長以及成人成長的意義,用最形象的方式推薦那些適合不同年齡段、不同性格、不同問題的孩子閱讀的中外優秀兒童文學作品。以及我們應閱讀那些方面的書(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百科…)作為一個閱讀者,學習閱讀,從閱讀中學習,幫助別人學習閱讀,幫助別人從閱讀中學習,做一個會講故事的老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愛上閱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做孩子閱讀的點燈人。汩汩清泉般的語言,滋潤著我們干涸的心田。蓮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讓我們在這個世俗的社會里,堅守自己的良知,用一顆童心去觀望世界,用純真去關愛孩子吧。
課程讓生命綻放
颶風大姐退而不休,對教育的這份摯愛足以讓我們汗顏。郭大姐帶來的《生活處處是作文---向日葵班的說些寫課程》主題分享,讓我們眼界大開:利用教材說寫;在誦讀詩歌中說寫;在季節的變遷中說寫;在共讀中說些寫;在活動中說寫;在暮省中說寫;在游戲中說些……生活處處是作文,颶風大姐用教材、詩歌、繪本、童話故事、繽紛的校園生活……把讀寫生活變成了游戲,讓學的生命日漸豐盈,流暢起來。從她身上感受到的是對教育的摯愛,對生命的熱愛,對理想生活的追求。為此,我想說年齡不是問題,一切都是自身的問題。
李西西老師的《童書與電影》,宋新菊老師的《一起玩課程》……這些課程在學生的心中埋下美好的種子,每一個生命經歷了時間的洗禮,綻放出了幸福的姿態?;叵胛覀兊恼n程:讀寫繪課程,讓生命在敘事中綻放,電影課程,讓人格在視聽中豐盈;誦讀課程,讓積累在經典中穿行;畢業課程,讓感恩在儀式中升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牽手課程,共筑幸福校園,是我們永遠的價值追求,是美好的生命朝向,是對未來的一種期待,更是對生命的一個莊嚴承諾。
朱永新老師說:沒有哪一條路被簡單的指定為新教育的唯一道路,沒有哪種課程實施被理解為新教育的唯一理念,結合自己的歷史境域,創造性地在自己的環境中開出一朵花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教育的課程形態。
古典詩詞聲韻之美
講座一開始趙老師便拋出了他上課的“葵花寶典”:向東偏要轉頭西,見到雞毛就是雞。溫水青蛙有滋味,裝貓變狗見端倪。接著趙老師旁征博引,用生動、犀利的言辭講述了一個個鮮活案例。老師們悉心聆聽如醍醐灌頂,會場時而鴉雀無聲,時而笑聲連連,時而掌聲陣陣……他那幽默風趣、妙語連珠以及睿智的語言魅力讓老師們折服。
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說過:“聲音里有詩歌一半的生命”!“讀之而喜,拍案叫絕,起舞旋走;讀之而悲,涔涔淚落,脈脈欲訴。 趙老師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古老讀書法——吟誦的魅力,讓我們清晰認識到吟誦是打開國學經典大門的鑰匙,明確了今后古詩詞教學的方向,相信吟誦的方法更能激起孩子們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也讓我深深感到玩不轉課堂,是因為“自身不夠硬”,愧對中華古詩詞。
找到屬于自己的句子
“只有做的精彩,才能說的精彩,寫得精彩”
“行動就有收獲,堅持就有奇跡”
“相信歲月,相信種子”
“點亮自己 照亮他人“
? 時間如白駒過隙,六天的高端理念引領,極接地氣的榜樣敘事,將我們的心火點亮,在命運無風的日子里,讓我們成為自己的風浪,就像盧志文理事長說的那樣:今天是新教育的種子,明天是新教育的花朵,后天是新教育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