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我能感受到自己內心的柔軟。
9
看到紀錄片中的“麥客”(即傳統割麥人)被指責要價是機械割麥的兩倍時,蒼老、滄桑麥客的眼神,麥客邊割麥邊念叨著“給孩子買點啥,還還賬”,我總是心里很難受,很心疼他們,甚至會不理智的有些埋怨社會的機械化快速程度。
當我偶遇在門店外角落地上擺攤賣一堆小物件的老婆婆,我也總是帶有憐憫和心疼,總是會盡可能多買上,希望能讓他們哪怕今天多開心一點。
當我看到菜市場農婦皸裂不堪的雙手,心里也總激起重重波浪,總會涌起似乎是對于自己熟識長輩的心疼,也只能盡可能買些自己能用到的蔬菜。
在小時候,這種心理就尤為突出。曾有次故意給了那位賣涼水的老太太兩次錢,她雖說給過了,我還是說沒給沒給。也曾在我家米線店擅自免去一位收集了很多塑料瓶子來的老年人的米線錢。
只是,一直以來,我并不因為自己總是心存善念,心地柔軟而開心,總是覺得為什么他們要過那么辛苦的日子,總是為他們難過。
有時看電視也總這樣感嘆,但男友會很理智的告訴我:人家靠的是自己的雙手和努力辛苦吃飯過活,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努力的人并不可憐。這時,我雖然能夠理智的贊同,卻仍然無法消磨心里那種悲天憫人的難受。
后來和男友也還探討多次,終于我發現我的問題所在。有善良的心固然是好事,但是由此產生的情緒需要自己斟酌。之前的我總是陷入難過和無法給予(太大)幫助的無助,盡管這樣的情緒除了比較影響我的心情外沒有什么大問題,但關鍵在于它們無法使現實和結果產生任何變化。我也領悟到,我的心底可以柔軟,但內心必須堅強。
能夠盡自己的能力給予幫助的,大方去做(當然是以他人樂于接受的形式),如果無法做出改變的,就讓自己變得更好。當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大,就可以幫到越來越的多的人。只是坐在這里扼腕嘆息并沒有任何用處。
我跟男友也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好好努力,奮斗,積累自己的財富,經驗,人脈,想要在以后能夠在教育方面幫助到山區的小孩子,能幫多少是多少。因為我們認為,良好的教育,特別是最初的教育是良好的話,會對一個人的性格,人品,未來都有極大影響。這也算是我們今生的理想。我們希望不僅能夠實現,還能擴大影響范圍。
在這樣的目標之下,我學著不再只是坐著嘆息,而是能夠在我努力堅持缺乏動力、疲倦的時候,給予我很多力量。
起碼在內心,我能知道,山區小朋友們是我努力原因的一部分。終于,我內心的柔軟有了安放之地,有了金剛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