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座孤傲的島,我是無法上岸的潮。
因為島嶼的呼喚,她開始了一場無法拒絕的旅程。
飛越千山萬水,探訪散落在大陸邊緣的十座孤單島嶼:
馬恩島、懷特島、斐濟、薩摩亞、文萊、波托菲諾、馬耳他、斯里蘭卡、瓦努阿圖、珍珠島。
十個孤地和它的秘密,一封島嶼來信,請注意查收。
一:
“你為什么來到這里?”
“我想在世界毀滅前,看一看它多情的,溫熱的,無憂無慮的世界。”
“哈!”
“你呢?你想得到什么?”
“面對的勇氣與耐心,我已習慣并精通逃避的樂趣,但現在想停下來,轉身看看追趕我的潮水。”
“你說的,是時間吧。”
“也可能,是孤獨。”
而島嶼,就是最圓滿的孤獨。
曾經時常聽到孤獨,我也時常忽略孤獨。
時常聽到孤獨是因為我們終究要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直至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意識到人生的本質就是孤獨。從小學中學那樣的集體捆綁中跳脫到大學開放式的生活,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從這個時候開始漸漸明白,原來孤獨的含義不僅僅只是指形單影只而已。
時常忽略孤獨是因為適應了新的環境或者說對孤獨已經習以為常。有一些孤獨,身邊添幾個可談的人,多一個可上心的愛好,或許就可以消解。而有的孤獨是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我們只能各自面對,潛心修行。當我們懷念舊友的同時又有了新的知己,專注于探索自己而更覺這個世界有趣,那一點點浩渺煙波以越來越少的頻率出現在生活中的時候,孤獨就可以被我們忽略。
當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得到被時間的潮水追趕時,除了意識這是最圓滿的孤獨,更需要的是轉身面對的勇氣與耐心。
二:
四周環海就是島,基于這個最直接的概念我聯想到的詞匯都是浪漫、美麗和富饒。仿佛此刻的空氣中就彌漫著雨水和海風的味道,在人們的腦海中,島嶼象征著解放、孤獨和自由,永遠不可破壞的夢幻想象。而事實會不會恰好相反?因為生活的苦難在哪里都一樣。
“我做過最后悔的事,是與生活討價還價。Vincent認真地說。”
這句話我細想了好久。島嶼的秘密就是島上生活著的人們的故事。
我們為何艱難得到,又輕易失去?原來人生如戲,悲觀的人笑得更大聲。
實在是不想明白一個人到底有怎樣的經歷才會說出這樣的話。或許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后悔的事,可是基于人規避痛苦的本能,這種自我保護機制使得我們的大腦對于很多痛苦的事都會自動選擇遺忘,更何況把這些交給時間,一切也終究會過去了。你一定會說,并不只有感到痛苦的事才會覺得后悔。沒錯,但是后悔,是不是應該要加上一個時間期限才對?
如若只是生活中偶爾做錯了的小事,遠遠談不上是“最后悔”,即便當時感到不安甚至不爽,事情得到解決,關于后悔的情緒自然也會很快煙消云散。持續稍微長久一點的后悔則多半是關乎一個人,一個決定或者一個選擇。
感情向來是個謎題,“你后悔遇到他/她嗎?”這個問題的答案,無論友情還是愛情,只要在一起時彼此坦誠也真心相待,隨著時過境遷,都是不后悔的。只因人在風中,越長大經歷的越多。但我始終相信我們都不是隨隨便便地和另一個人相遇,對方出現在你的生命里一定會帶給你些什么,無論好的壞的,都該照單全收。如若曾經讓人被愛并且經過,愿你們在一起時覺得對方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人,分開后也仍然愿意承認是彼此愛過的人。人生這趟漫長的旅程,有人同行,有人離開才會有新的人進來,該珍惜的絕不放手,不能繼續陪伴的也絕不執意挽留,能夠相遇就是一種緣分。所以其實到最后,所有的后悔都會變成感恩。
“人生里有沒有一些事,開始是錯的,但當你堅持去做的時候,最終變成了對的? ”對于每一個無法逆轉而感到后悔的抉擇,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是“既來之,則安之。”命運弄人也好,天意如此也罷,生活對于意志的磨礪在哪里都會有,成長所要經受的苦難更是一個都不會少。很多事情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下去才會看到希望。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有先接受,進而才能改變。關于堅持也并不是固執地局限在眼下,而是朝著對的方向始終都堅持努力。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步一步地走到現在這里,回頭看那些彎彎繞繞時,都應該心懷感恩,因為每一個曲折都成就了此刻的你。深切明白一個道理,已經過去了的事,既然我們無法再回到那些時光,就不要假設那么多的如果,更沒有那么多的當初怎樣又會如何......只要越來越好,過去怎抵得過未來?所以其實到最后 ,所有的后悔都會變成值得。
怕就怕在還沒變好之前就開始妥協,再也等不到最后了。后來文中的Vincent用美工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人生已經如此地艱難,凡一事將就便事事都將就,在與生活討價還價這個漫長持久的過程中逐漸喪失自我,實在是一件太累人的事。
“你知道嗎?我以為自己好不了了,但在最最悲傷的時候,發現自己需要的不過是一張電熱毯。”
“后來每當困苦或無助,我都會想:或許,揮開那些自怨自艾,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張電熱毯?”
幸運的是總有人可以熬過最艱難的時光,并且一定可以等到最后。文中的另一個人物喀秋莎,在最最悲傷的時候,一張電熱毯的溫度就足夠抵御所有。上帝說這個世界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為了這個黑暗的世界多一點明亮,請永遠保持你心里的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此走出黑暗。
三:
“天亮后坐船出海,遇到撒網的漁船,發現打漁和寫作真像,都是關于等待與尋找的營生。技藝與天賦根本不能保證你能獲得足夠果腹的漁獲。過路人看著你悠閑的背影,羨慕你工作時都可以看風景,只有你自己知道這等待需要多上毅力去維系。”
讀書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寫讀書筆記是一種消化內容的方式。我現在仍然處于一個“輸入大于輸出”的階段,從來都沒有設想過自己以后是不是會成為一名寫作者,我甚至也從來都沒有將自己現在所做的這件事稱之為寫作,只是簡簡單單地想要寫一點東西分享一些看法,無論由于何種緣分這些東西被你看見,于此同時收到一些贊同和喜歡,那么我心中的光亮就又增添一分。
每一次等待都傾注了全部的用心,每一次尋找都醞釀著一字一句。看一本書再將知識進行整理,一篇文章從在腦海中成型到在電腦上碼出來,有時要集中精力兩三個小時,更甚者要消耗好幾個晚上的時光。每一天都應該是忙碌的,我沒有任何時間可以去揮霍,但為了堅持這件自己喜歡的事,愿意去享受每一份午夜的寧靜。我沒有什么技藝與天賦,僅有這一點維系的毅力。
普希金說“我的名字對你有什么意義?它會死去,就像大海拍擊岸堤。”
沒有什么意義,岸堤不會記得。
但大海的確曾經來過,
這封信就只寫到這里。
“秘密如沉船,累累背不動。
深情曲折處,有心人會懂。”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