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你像我一樣已經不再關注奧運會,我相信十有八九你也知道傅園慧是誰。
過去的一周內,這位中國國家游泳隊的隊員因為媒體的報道而頻繁地出現在了公眾視野里----她的采訪視頻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被刷屏無數回。面對畫面中率真可愛的傅園慧,許多網友根本無法遏制自己對她的喜愛,不知不覺從路人轉成了粉。
她讓“洪荒之力”成為了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里的流行詞語,各大新聞標題紛紛拿這個詞做文章、蹭熱度。
有人調侃她為奧運清流界的一股泥石流,也有人笑稱她是一名誤入體育界的段子手。看著她豐富多變的表情,人們不約而同地感嘆:這姑娘著實是一個行走的表情包。
-------------------------------------------------
和許多網友一樣,當我點開傅園慧接受采訪的視頻時,也情不自禁被她的耿直逗得哈哈大笑,以至于循環播放了好幾遍。接下來的時間里,每當她有新的采訪視頻出來,我都會第一時間跑去圍觀。
與此同時,傅園慧早前的各種視頻也被網友們一再翻出來回味。在那些視頻里,她或是站在領獎臺上做鬼臉,或是奮力地跟看臺上的觀眾們揮手,拉泳衣不小心彈到自己痛得面目猙獰,又或者,她在接受采訪時露出豐富夸張的表情……這些舉動,無一不令人忍俊不禁或者捧腹大笑。
圍觀之后,我開始想,傅園慧身上究竟擁有怎樣的特質或者魅力,讓她得以吸引了無數人的青睞。盡管,獲得萬人追捧并不是她的追求或者目標。
顯而易見的是這姑娘從不按常理出牌,不陷入套路。光憑她的言行舉止,就足以令她在公眾人物當中獨樹一幟。
且看她與央視體育記者的對話片段:
記者:你覺得今天這個狀態有所保留嗎?
傅園慧:沒有保留,我已經……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啦!
記者:你是不是也對明天的決賽充滿希望?
傅園慧:沒有!我已經很滿意啦!
對于傅園慧的回答,記者顯然始料未及。她或許早已經習慣了運動員在面對相同問題時給出媒體期許的“標準答案”,起碼這個答案絕對不可能是“我對決賽沒有期待”。
或許媒體甚至社會曾經一貫的導向是聽到運動員談論國家榮譽感并將它奉為至高無上,看到運動員為了自己的表現熱淚盈眶或者痛哭流涕……說白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道德綁架,許許多多的運動員被如此教導,回答媒體提問時注意謹小慎微,不要越界,注意把國家榮譽、民族驕傲感擺在第一位。
傅園慧沒有,她的所有回答都從自己的感受出發,無論是“鬼知道我經歷了什么,真的太辛苦了,我真的有時候感覺我已經要死了”還是“今天的比賽我還是已經心滿意足了”,無一不是如實的回答。
從前的運動員忍受了多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第一位因抗拒道德綁架、維護個人尊嚴而讓媒體尷尬嘩然,令觀眾們拍手稱贊的運動員,我至今記憶猶新----李娜。
2013年5月31日,李娜止步法網第二輪。在新聞發布會的現場,有記者這么問她:“這次遭遇這么早的失利,你想對全國的一些觀眾,球迷說些什么?”
“我需要對他們說什么嗎?我覺得很奇怪,只是輸了一場比賽而已,我需要跟他們怎么樣?三叩九拜,跟他們道歉?”
李娜的三句反問,給提問記者潑了一大盆冷水,也澆醒了許多人,鼓舞著他們跳出從前的慣性思維。
可惜不是每個運動員都有李娜那一份敢說敢做的勇氣,所以她依然顯得那么特立獨行又光芒萬丈,而大多數人仍然每天被忍辱負重、委曲求全這類字眼所圍繞。
-------------------------------------------------
同樣是抗拒來自記者的道德綁架,傅園慧的處理方式則顯得更加溫柔又睿智,看似逗樂卻又不失為一種強有力的回擊,令人欽佩又嘆服。
當然,傅園慧也有直截了當的回復,特別不卑不亢。在年初舉辦的澳洲三國對抗賽上,她的200米仰泳成績比去年同一時間段慢了11秒。當記者問她:“你知道11秒意味著什么嗎?”她沒有給出記者期望的答案:“11秒就是我從泳池這邊游到泳池那邊的時間。”
傅園慧的魅力不僅在于她給人們帶來了歡樂,更在于她年紀輕輕就鍛煉出的成熟心態與淡定從容,在于她找到了自我,懂得有所堅持有所舍棄。
傅園慧在二十歲生日時寫了一篇真摯的博文。在博文伊始,她坦言自己的十八歲是人生黑暗期,對這個世界充滿絕望與失望。接著她又談到了自己的成長與蛻變,談到了自己對于人生的思考等等。以下是博文節選:
我獨自努力堅持著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候,從中學會了感恩,寬容,堅強與善良。最重要的是不要放棄自己。因為當你跨過這條鴻溝,走過這片黑暗,必將浴火重生。那時候整個世界都是新的,你看見每個事物都變得不一樣。
我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度過了二十年。我在尋找我的生命的意義,和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只是屬于我的,獨一無二的。
我明白了我為什么而活。我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很簡單:快樂、愛心、感恩,這就是我想要的。
優秀不優秀,其實并沒有什么關系。
人,都應該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的風格與熱度。不要再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了。
每一個字都鏗鏘有力,每一句感悟都源于她的自省,源于她走過的路,經歷過的一切。
-------------------------------------------------
有人說,孩子能夠成長為這樣好的性格,家庭教育一定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關于傅園慧父母的報道目前尚不多,不知道未來是否會有媒體深入挖掘這方面的內容。但是我們卻可以在傅園慧父親不多的微博里感受到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
說來中國的父親們大多內斂,很少直接表達自己對于孩子的喜愛。但是傅園慧的父親卻多次在微博中提到女兒,他心疼孩子的辛苦,為孩子參加比賽加油鼓勁,欣慰于女兒學會了寬容,鼓勵女兒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鼓勵女兒保持真性情……
“這么小小的年紀就承受了如此大的磨難,寶貝堅強起來,明天會好起來的。”
“離你的夢想已經如此近了,感覺一伸手就可以得到了,可時運不濟,因為小小的失誤竟錯過了這個機會。沒關系,寶貝,你的努力不會白白付出的,以后還有機會,一定會成功的。”
看到這些溫情的文字,我們就不難想象傅園慧的成長環境了,想必它是輕松、自由、充滿歡樂的。
我相信,一位鼓勵女兒保持真性情、支持女兒去探尋并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的父親,不僅能為孩子帶去溫暖、關懷與愛,更懂得適時地給孩子給予幫助與指導。
-------------------------------------------------
印象最深的是傅園慧的父親曾轉發評論過兩篇文章,似乎也側面反映了他的育兒觀。
一篇題為《美國孩子的自信從哪兒來》,為他所認同,當中提到三個主要觀點:
一、父母無條件的愛使孩子自信。二、尊重使孩子自信。三、尊重比成績更重要。
一篇題為《家長必備:如何毀掉自己的孩子》,羅列了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容易走入的誤區,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以下幾條:
讓孩子覺得沒了自己什么都不行。
經常拿比孩子“行”的人刺激孩子。
把自己塑造成為家庭犧牲者。
決定和掌控孩子的一切。
給予無窮的壓力推動孩子前行。
經常強調自己是最懂孩子的人。
以個人喜好干涉孩子的愛情。
能夠把孩子培養得如此樂觀開朗高情商,在順境逆境中都擺得正心態,時刻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相信傅園慧的父母們有許多心得可以分享。
-------------------------------------------------
傅園慧在一次訪談中說過這么兩段話,特別觸動我:
“我不認為拿了金牌才是最好的,像世錦賽這樣的大賽,前三名都很優秀,拿冠軍有時候只是運氣好點或者某些方面更強,但大家都很努力啊。我相信所有高水平的運動員都不會是金牌論者,因為這樣會活得很累,他的成就也會被局限。”
“我首先希望開心,就是我活得夠快樂。身邊有我喜歡的人,也有人喜歡我。然后我會拼盡全力去做好我正在做的事情。比如說我現在當運動員,就會竭盡全力去當一個優秀的運動員,無論結果怎么樣,我一定不會后悔。如果要離開,也一定會笑著離開。”
我從這些語句中窺見了這個小姑娘的從容與堅定,窺見了她的自信與清醒。
我想,人們對于傅園慧的喜愛,一部分是因為惺惺相惜,另一部分更是因為,她活出了很多人渴望卻又暫時不可及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