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看到圖書館來了新書,偶爾拿起了這本《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剛讀了沒幾頁,就不忍心把這本書再放下。這本書里有很多的情節,讓我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勞拉?懷爾德,作品以小女孩天真無邪的眼光描繪了人們生活在大森林中的樂趣,這本書沒有太多曲折的情節,但它是精彩的,令人愉悅的,而且是百讀不厭的。
這本書之所以讓我如此喜歡,因為小女孩童年的生活,跟我小時的生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別是本書開頭寫的幾章,冬天準備儲備各種過冬的蔬菜糧食的時候,讓我的感受最深刻!原來美國的冬天和中國北方的冬天是如此的相似,都需要為過冬做好大量的儲備。
我的故鄉是哈爾濱,我在那里生活了將近20年,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那里的冬天,因為那里的冬天漫長、寒冷,從每年的10月中旬,一直持續到來年的4月中旬,整整半年的時間。在我小的時候,物流沒有像現在這么發達,冬天是很難吃到新鮮蔬菜的,即使你想去商店里買也很少,而且價格很高。因此每當到了9月,家家戶戶就開始為儲存冬菜做準備。9月是豐收的季節,各種蔬菜也都下來了,父母就開始采購大量的黃瓜、蘿卜、韭菜花、雪里蕻、芥菜疙瘩、新下來的青蒜,上面說的這些蔬菜,每樣大概都得買個20斤,它們主要是用來腌咸菜。把黃瓜和蘿卜切成條,經過晾曬,加適量的鹽、炒制好的調料和炸好的花生米一起進行腌制,味道很不錯;雪里蕻和芥菜疙瘩,可以碼在壇子里,撒上鹽之后直接腌就可以啦;青蒜主要是用來腌糖蒜,可以加適量的糖、醋和鹽,腌糖蒜的高手腌出來的味道,那真是好吃又開胃!所以在我小的時候,印象中家里的壇壇罐罐總是特別的多,因為壇子是腌咸菜的最好器皿。當然我們也會趁著秋天的尾巴,盡量的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這時的瓜果梨桃真的是敞開了肚皮吃,再不吃就沒有了!
等進入到9月底,腌咸菜的工作準備妥當,這時節才是真正的開始,儲備冬菜的時候到了。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哈爾濱9月底10月初的這段時間簡直就是白菜的海洋,街道上到處都是碼得像小山一樣的白菜堆。每家每戶都要采購大量的白菜,就以我們家為例,四口人,整個冬天最起碼要采購300斤白菜,其中兩百斤要放在家中一特別大的缸中腌成酸菜,另外一百斤儲存在地窖里。白菜還不算,還要儲備一百斤的大蔥,青、紅、胡蘿卜大約各三十斤,大約一百斤的土豆,還有東北人最愛吃的土豆粉條大概50斤,這才是把越冬的蔬菜大致準備齊。所以看到書中小女孩的爸爸媽媽,為了越冬做的大量準備,我感覺到特別的親切。
越冬蔬菜準備好了,并不代表所有的越冬工作已經準備完畢。因為小時候住的是平房,不具備集中供暖的條件,所以必須靠自己燒煤取暖,接下來就是準備過冬的燃料。過冬的燃料在東北大概分成兩類:一類是易燃物,也就是木柴,我們東北叫做拌子,主要是用來點火的;另一類就是燃煤。準備過冬燃料是和準備越冬蔬菜同步進行的。那時只要一放假或是周六日,我就會和父親一起劈拌子。我們會戴上手套,拿起斧子,把夏天買的廢木料,劈成一段一段的木柴。然后把劈好的木柴,碼整齊裝到袋子里。我們從9月份開始干,一直干到天漸漸地變冷,把家里的柴箱都裝滿,就不用到深冬的季節冒著嚴寒再去劈拌子了。另外就是要再買兩噸煤,這才夠一冬天燒的。買煤要自己去煤場,選好煤之后,雇輛車拉回來,然后卸到家門口,父親和我用鐵鍬再裝進自家院里的煤倉。基本的準備完成了,這樣就已經可以溫暖的過一個冬天了。
在這里插一個趣事,那就是我第一次生火。印象真的是太深刻了,想要把煤點燃,是有技巧的。我這里說的煤是原煤,就是從煤礦里直接開采出來的。我以為把報紙木柴點燃之后,加上煤塊就會燃燒。但是經過多次試驗后我發現,只要把煤塊往爐膛里一加,火就會熄滅,看來方法不對。無奈又去向父母求助,于是母親給我做了一次示范。原來要把木柴,一塊一塊交替摞起來,搭成一個三角形中空柱體,再把帶有松油的木柴點然插到這個柱體中間,待火勢已完全燃燒,再倒入煤塊,這樣火就燃燒起來了。我至今覺得這也算一項技能!爐子燃燒起來之后就會給鍋爐里的水加熱,暖氣的溫度就逐漸升高,而且爐子里排出的煙會通過火炕,這樣的整個炕也就熱了,屋里也就暖和起來。
現在還很懷念睡火炕的感覺,但是很遺憾這只是一種記憶,現在整個哈爾濱市也找不到幾座火坑了。城市的發展進步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但總感覺少了原有的味道。很懷念兒時冬天家里生著炭火鍋,吃著酸菜涮羊肉,蘸著腐乳、韭菜花就著糖蒜,再下一把土豆粉條,那種感覺真的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