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思維是一種高效的思維方式。同樣的內容,通過結構化思維,有結構\有規律地整理,將大大提高思考效率,讓復雜的問題變得非常容易。
結構化思維的關鍵就是‘先總后分’的立體化分析方式,是一張金字塔結構的樹狀圖。先看能夠解決問題的關鍵方面,然后再往下分析,從而實現從總體到局部的鳥瞰,而不再拘泥于細節。當你面對沒有目標的海量信息時,反用金字塔模型,通過歸納提煉,層層沉淀,得到最底層的結論。
對于我們接收到的信息,要把它們識別成結論\理由和事實三個部分。而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的判斷,就在于:要有客觀事實來支撐結論和理由;而且事實和理由,理由和結論之間要有證明和被證明的邏輯關系。只有最后的事實是可靠的,且其支撐的理由和結論的邏輯是順暢的,整個信息才是完整可信的。
由于大腦對于有規律的信息更容易接收,所以我們需要對信息進行整理的歸納。對信息分類時要做到不重不漏,可以使用麥肯錫的MECE法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包括五種分類法:二分法;過程法;要素法;公式法;矩陣法。
通過縱向拆分的方式識別信息中的核心要素,通過橫向分類的方式對信息進行歸納整理。最終達到將信息進行概括,提煉出結論。
通過歸納法找結論,重點在于找共性。一是進行描述性概括,找出事物屬性上的工共同點。二是行動性概括,找出事件結果的共性。為了推演到金字塔頂的總結論,避免將某一層級的子結論誤認為是真結論,就要多問“所以呢‘。
通過演繹法找結論,也就是利用三段論進行推理。其中大前提一定要滿足無可爭議的條件,不能是主觀判斷,不要羅列特別冗長的信息。小前提最好是一個已經發生的事實。
最后,我們需要把結論對外表達出來。有一個套路稱為’論,證,類,比”四原則。
論,就是結論先行。一次表達只支持一個思想,最好能夠出現在開頭。
證,也就是以上統下。任何一個層次的要點都必須是它下一個層次要點的總結概括,直到最后一個層級的內容是客觀事實或數據為止。
類,就是歸類分組。每一組要點必須要屬于同一個范疇。
比,就是邏輯遞進,第個要點都需要按一寫的邏輯順序進行排列。
簡單的訓練方法_“重要的事情說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