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世紀意大利商業階級興起帶動了威尼斯的發展,隨著東西貿易的繁榮,14世紀前后,這里已成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是整個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業、貿易于一身的水上都市;14世紀中后期到15世紀中期是威尼斯的全盛階段,成為意大利最強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國”、地中海貿易中心之一。東方的香料,瓷器,絲綢,珠寶甚至阿拉伯的地毯都在這里集中和分銷。直到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徹底切斷了威尼斯的繁榮命脈。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后,歐洲商業中心迅速移到大西洋沿岸,威尼斯整個衰落下去。
當佛羅倫薩文藝復興進入到后期階段,拉斐爾正在創作崇高﹑平衡﹑完美的《雅典學院》,米開朗基羅在創作西斯廷天頂畫,晚年的達·芬奇已經完成《蒙娜麗莎》的時候,從15世紀后期起,威尼斯畫派才逐漸形成,它的繁榮時期是16世紀。威尼斯畫派較早就采用了從尼德蘭傳來的油畫技法,在運用色彩方面勝過佛羅倫薩畫派,形成自己的風格,對歐洲17~18世紀繪畫有深遠影響。
這里先了解下油畫:
油畫誕生于十五世紀歐洲一個叫尼德蘭的地方(現在的荷蘭和盧森堡境內),是由名叫凡艾克的兄弟倆創造的,是他們首先使用油調和顏料作畫,使畫面的表現力產生一種全新的效果,在這以前大家畫畫是用雞蛋清調和顏料的,凡愛克兄弟以后,用油調和顏料作畫便迅速的傳播開來。
威尼斯畫派最具有代表性的畫家有貝利尼父子和喬爾喬內、提香、委羅奈斯、丁托列托等。
(1)喬凡尼·貝利尼(1430~1516)
威尼斯畫派的主要奠基人是貝利尼家族父子三人,即父親雅科布·貝利尼(1400~1470),其子貞提爾·貝利尼(1429~1507)和次子喬凡尼·貝利尼,影響最大是J.貝利尼的幼子G·貝利尼。
喬凡尼·貝利尼作為威尼斯畫派的奠基人,與同時代畫家相比,喬凡尼·貝利尼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作品抒情意味的表達,將文藝復興的寫實主義提升到另一個新的境界。喬凡尼·貝利尼還是第一位用畫布作油畫的威尼斯畫家。
在貝里尼的早期畫作中,他使用蛋彩畫法,將樸素、死板風格的宗教感情和溫和的人性做深度的結合,例如早期的作品《在花園里苦惱》。
在1475年,貝里尼從佛蘭德斯的油畫中,領悟了使用“油性媒界”(Oil Medium)的畫法。此后他就它拿來代替蛋彩畫法,這個改變使他在用色上能夠呈現更深濃的顏色,而且他發現在描繪顏色、光、空氣、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上,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因此,使他后來的畫作能夠將固體和空間之間的區別加以模糊,空氣成為兩者之間的中介。表現輪廓的線條也就在他的畫中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光和陰影的交替。威尼斯畫派更注重顏色和光線,風景畫開始更多出現,而佛羅倫薩畫派更注重形體和線條,這是二者主要的不同。
1480年的《狂喜中的圣弗朗西斯》(St. Francis in Ecstacy)表現出這個過程中的早期變化。而這個過程的成熟表現,則是由1487年的《小樹與圣母像》(Madonna degli Alberetti)可看出。
貝利尼晚期的代表作有祭壇畫《圣母與圣徒》和《諸神之宴》。
在貝里尼的生涯末期,他已成為當時最偉大的風景畫畫家之一。他的描繪戶外光線的能力是如此高超、熟練,使得觀賞者不僅能分辨出是哪個季節,甚至還可看出是哪個時辰。貝里尼一直活到能夠親眼目睹他所創立的畫派在藝術界占有一席之地。他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學生,其中喬爾喬內和提香甚至比他要有名。在1516年,貝里尼于威尼斯逝世。
德國畫家丟勒曾說:“他雖已老,但他仍是最好的畫家?!痹谒l展成一位偉大藝術家的65年中,他把威尼斯的繪畫到由鄉村落后的風格帶到文藝復興的前線,成為西方藝術主流。
(2)喬爾喬內(1477~1510)
喬爾喬內是威尼斯畫派成熟時期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威尼斯附近的小鎮,曾隨喬萬尼.貝利尼學繪畫,與著名畫家提香同學。但他英年早逝,32歲就告別人世。喬爾喬內的傳世真作大約只有5幅,一生中也僅創作了30余件作品,但喬爾喬內仍不失為盛期文藝復興的繪畫大師之一。喬爾喬內那田園詩般抒情的畫風和對色彩、風景的開拓,以及畫中流露出的人文主義思想,給以后繪畫發展以深刻的影響。
喬爾喬內代表作是《暴風雨》(約1505)和《三位博士》(約1510)?!侗╋L雨》完全把人物從屬于風景的描繪,因此被認為是西方繪畫中第1幅風景畫杰作。畫家力求表現出在遙遠天邊暴風雨已經來臨,而眼前則是山雨欲來、溪水林木浸潤著奇妙的光與色的景象,烘托出音樂般的豐富而協調的氣氛。《三位博士》則取材于傳統的宗教故事,即傳說所謂基督降生后前來朝拜的東方賢人。喬爾喬內并不表現任何與朝拜有關的情節,只刻畫三僧面壁論道和沉思冥想的情況,因此也稱此畫為《三位哲學家》或《博士來拜》。
(3)提香(1490~1576)
提香堪稱威尼斯畫派最偉大的畫家,也是文藝復興時期在色彩方面最有成就的大師,相傳他以90歲的高齡告別人世。在提香·韋切利奧漫長的一生中,幾乎取得了與米開朗基羅平分秋色的盛名。雖然提香·韋切利奧并無盛期文藝復興三杰那樣的博學多才,但他在色彩方面的造詣和絕技,是無人可以與之匹敵的。如果說達芬奇表現人的智慧,米開朗基羅表現人的力量和運動感,拉斐爾表現人的完美,那么提香·韋切利奧則用漂亮的色彩和筆觸表現豐富多彩的人生,以及人們歡樂的情趣和女人體的魅力。1576年,提香·韋切利奧同他的兒子以及50萬威尼斯人,被一場大鼠疫奪去了性命。死后提香·韋切利奧被葬在用他自己的名畫裝飾起來的一座教堂中。
提香雖然不是第一個畫油畫的人,但被譽為“西方油畫之父”。之前的油畫,人們大多采用先畫素描稿,再層層上色的透明細膩的多次畫法。提香·韋切利奧在后期的作品中大膽采用了直接用色彩塑造形象的油畫技法,用明顯的筆觸描繪對象,使色彩在繪畫中不再依附于素描關系,具有了獨立意義。
提香一生既有米開朗基羅那樣的高壽,又有拉斐爾那樣的一帆風順。出生于威尼斯共和國北部邊境小城的一個軍人家庭,12歲到威尼斯從此再未離開過,師從喬凡尼·貝利尼學畫,在這兒結識了師兄喬爾喬內,提香在喬凡尼畫室與比他大十一歲的喬爾喬內共同作畫,喬爾喬內享樂主義的人生觀,開放的思想行為,熟練的繪畫技巧以及對色彩超乎常人的敏感和表現力,令提香崇拜得五體投地。喬爾喬內竟成了他心目中的上帝。提香崇拜喬爾喬內,模仿他的繪畫風格,以至人們幾乎辨別不出兩人作品的作者。但喬爾喬內英年早逝,所以提香的作品和影響遠大于喬爾喬內。
提香將威尼斯畫派帶入了鼎盛時期,在油畫技法上對后期歐洲油畫的發展,有較大影響。
(4)委羅內塞(1528~1588)
藝術大師提香有兩個偉大的弟子:丁托列托和委羅內塞,他們同時被譽為十六世紀意大利威尼斯畫派三杰。委羅內塞出生于意大利維羅納,25歲來到威尼斯,從此,他的全部藝術活動幾乎都是在威尼斯。
委羅內塞的創作題材有宗教和神話,也有現實的歷史畫,諸如《威尼斯的凱旋》、《征服斯米爾納》、《保衛斯庫塔里》等,也有借宗教神話題材描繪威尼斯現實生活的,諸如《利末家族的宴會》、《伽納婚宴》、《美神和戰神》和《圣塞巴斯蒂亞諾的殉教》等。
在委羅內塞的作品中充滿積極樂觀因素,他熱衷于描繪繁榮的威尼斯資產者的富裕享樂的生活場面,那些美麗而健康的人物,華麗的服飾,金碧輝煌的建筑,絢爛奪目的裝飾物和器皿,都在畫家的筆下得到淋漓盡致的描繪,畫家十分善于運用閃爍耀眼的銀灰色調與華美的色彩,使畫面呈現歡快、豪華壯麗,光輝燦爛的熱烈氣氛。由于他很注重繪畫的裝飾性,對后來的巴洛克繪畫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迦納的婚禮》和《利未家的晚餐》等作品都是委羅內塞的代表性作品。《利未家的晚餐》是委羅內塞在1573年根據圣約翰和圣保羅修道院的訂單,為修道院的食堂創作的一幅巨大的裝飾壁畫?!独醇业耐聿汀返脑恰段髅杉业氖パ纭?,表現的是基督被叛徒猶大出賣后,和眾門徒在西蒙家過逾越節用最后晚餐的情景,這是眾所周知的充滿悲憤氣氛的場面,但畫家完全不受宗教內容的羈絆,把最后的晚餐描繪成富麗堂皇的、具有濃厚的世俗生活趣味的歡聚大場面。委羅內塞還把侏儒、小丑與醉漢以及良駒、寶狗、猿猴這些與宗教完全無關的人與動物全都搬上畫面。這種極端的世俗化、風俗化的表現反映著委羅內塞的人文主義思想,將宗教的神秘涵義完全當作兒戲,委羅內塞為此而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審訊,他雖花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來為自己辯護,最終還是把畫的題目改為《利未家的晚餐》,因為《圣經》中有一個稅吏叫利未,一次基督在講完道以后經過稅關時,利未把基督領到家中,大擺宴席,招待基督及其門徒,在這個宴席上好多稅吏和罪人與基督同桌共飲。這才結束了這場官司。
《迦納的婚禮》也是以《圣經》故事為主題而表現的豪華壯觀的盛大宴會,這幅畫縱為666厘米,橫為990厘米,畫有138個人物,保羅·委羅內塞用15個月的時間才完成這幅杰作?!跺燃{的婚禮》原來放在威尼斯的圣喬爾喬·馬喬勒修道院,后來被拿破侖運送到法國,現在盧浮宮收藏,是盧浮宮里最大的油畫作品。它是委羅內塞成熟期的作品,完成于1562 - 1564年。
《迦納的婚禮》的內容是耶穌和馬利亞及使徒在約旦河畔的迦納,遇上一家正在辦娶媳婦婚事,他們應邀赴宴,當酒被喝光后,耶穌把桶里的水變成了葡萄酒的奇異故事。委羅內塞描繪的并非《圣經》中所說的貧困人家的婚禮小宴,而是威尼斯顯貴家族的豪華盛宴。
(5)丁托列托(1518~1594)
丁托列托生于威尼斯,是提香最杰出的學生與繼承者。他繼承提香的色彩和米開朗基羅的形體,丁托列托善于通過多視點強化透視效果,營造戲劇化構圖。其畫面色彩充滿幻想,光線閃動不定,人物動作夸張,往往呈現超乎尋常的短縮形體。
《圣馬可的奇跡》是丁托萊托早期的代表作品,作于1548年,時正值畫家30歲。《圣馬可的奇跡》畫的是基督教還未被統治者承認的年代的故事:一個奴隸信徒被異教徒 (在基督教的精神世界里,凡不信該教的,都被稱作異教徒)們抓住,在剛要被虐殺的時候,圣馬可(威尼斯城的守護神)從天而降,拯救了他。在這里,圣馬可的形象代表了威尼斯,全畫的主題就象征威尼斯的獨立與它那拯救基督徒的重大任務。
《銀河的起源》這幅畫約作于1578年,是畫家晚期的代表作品,畫面相當大,約148×165厘米,現藏于倫敦國家畫廊。它取材于羅馬神話。據神話所說,主神朱庇特把他與人間婦女所生的一個孩子接到天上,然后派一個女仆將孩子送給他天上的妻子女神朱諾,讓孩子能吸到朱諾的奶,就可以使孩子獲得永生。畫家在畫中所表現的是那個飛翔著的女仆正把孩子突然送到朱諾身邊的那一刻。由于朱諾毫無準備,不禁有點張惶失措,她慌忙地躲閃。身體似乎失去了平衡,這時,朱諾的奶汁飛濺,于是形成今天的銀河,所以在英語中銀河被稱為“Milky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