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參加“敏捷的貓七天訓練營”是在看到貓叔的那篇公號推送后的第二天中午。對于貓叔的推薦,好像有一百分的信任,就像如今讓我打開“天眼”的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路》,就是源自貓叔的推薦。
訓練營的內容很符合我當下的需要,簡直是為自己量身定!然而當時的我又苦惱于這個月實在把錢透支光了,在開支計劃上除了日常的飲食起居,不允許有其他開支。
但我知道,這三百塊是無論如何投資的,因為深知這絕對不止300塊的價格,而是背后的價值。所以沒有什么好過多思考的,該出手時就出手。
第一天的開營是三月。說實話,對于Better Me訓練營的了解還是從貓叔那篇推送下面的留言得知的。看到他們對此的一陣狂夸后,也沒有多少進一步的了解:社群這么多,這個真那么牛?直到看見開營前的兩篇文章,才對這個女子有著深深的佩服。
一.貴人
“貴人”這個點在李笑來老師的“得到”課程里有過講解,但一直沒有深度思考過這個問題。對于如何定義是否是貴人,其實沒有一個很完全的認識。自己是一個不太愛交際的人,不善于溝通和主動。
重看這將近三十年的過去,在幾個比較重大的轉折點上,仔細想想我也是得到了不少幫助的。
其中一位是帶我來北京的親戚。她鼓勵我來大城市看看,雖然那時的我已經畢業4年,連大學都沒出過家鄉的我,是沒有想過有一日會來到中國的首都生活、工作。剛來的那段時間壓力非常大:換行的壓力、沒有工資的壓力、甚至自我懷疑的壓力...在每日都有幾百個辭職不干想法的當時,她對我說,這份工作你都做不好,就確保你能干好其他的活?就是因為這句話,自己咬著牙,忍下來了。
后來也證明了她當時說的這句話是多么正確。現在的我在公司已經有一年多時間,從起初無人看到的小透明,到如今常出沒于領導口中嘉獎的學習對象,感謝當時的她,也感謝這一年的自己。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如果沒有遇到貴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優秀,成為自己的貴人吧!
二:被人托付的人
看到敏媽的分享,如果不是看到“森林寫作”那段,一年之間里就逆轉勝還真像一部“別人家的故事”。自己只有夠強大了,才有可能去幫助、影響到別人。一句話,為什么別人說有那么多人聽,而換從自己口中說出來,根本不被當做一回事呢?那是因為沒有說話的資格。自己身上的價值沒有被看到,對別人說的話不痛不癢:你自己都做不來,憑什么讓別人相信你呢?!
敏媽提到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喝水不忘挖井人,時刻不要忘記那些在生命中幫過你的人。”道理很簡單,小學課本就有教過,但能時刻記著并行動有多少?自己反思這方面做的并不夠好。知道別人幫了忙,以前只是口頭的感謝,或根本羞于感謝,亦或者是根本忘了感謝。總是把記性不好當做擋箭牌,如果真正想感激別人,其他的一切都是借口。
回頭聯系第一大點,發現之所以自己遇到的貴人太少了,與自己不是一個值得被人托付的人也很有關系。前幾天聽貓叔的一個線上演講,這一年里,他發了20萬的紅包,寄了幾十箱水果,給那些給過他幫助的“貴人”。為什么同一件事,有的人能成功,有些則一直歸咎于自己的“壞運氣”,現在細想起來,都是自己的關系。
三.超于常人的努力
敏媽的一句話特別觸動我——“因為我在逃命啊,我怕我再不努力,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命運。”不甘心,不想就這樣過完這一生,想去看高處的風景,想遇見更多優秀的人,有辦法么?有,變成更優秀的自己。
恰好今天剛補完李笑來老師講的關于“別人家的孩子”那一課,相反,在他的思想和觀念里并沒有“努力”“堅持”等概念,一旦有了這個念頭就很難繼續下去。所有要做的事情都是被動的。To do or not to do,只在自己的觀念之差。
最近才想要真正開始經營的寫作,在上周寫了三天后,意外(料)擱淺了三天...一邊苦惱于為什么要拖延時間,為什么不擠出時間來寫作,一邊情愿睡覺也不愿坐在電腦面前好好碼上幾個字。今天這篇文章本該是昨晚開營后寫的反饋,交的有點晚,但現在是抱著一個想和幾百人一起進步,想在群里結交朋友,遇見貴人的心態,于是這并不是一件任務。
寫了,對我來說,就是進步;寫了,就是對這次訓練營的一種端正的態度;寫了,就是為今后財富自由鋪路。
訓練營才剛剛開始,我的第二人生也才剛剛開始,已經迫不及待看到成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