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大學〉學習筆記134》
今天是戊戌年甲子月己亥日,冬月廿七,2019年1月2日星期三。
上一節,船山指出新民之德有其自身體系,絕不同于明德體系,所以,不能抱有一步到位的幻想,不能期待只要一實現明德身修就能感化而實現天下平的目標。
一句話,還得接著干!
不接著往下干就是前功盡棄,則明德成為小用之德;干呢,就要講干成事的方法,也就是要學習和運用新民的綱領體系。
這一節,船山闡釋說,《大學》這篇文章,自始至終,采取理一分殊的論述原則,以此安排論述次序。正因為這樣一種由淺入深的條理性、完整性的獨特魅力,程子將它與《西銘》并列為入德之門。在這個問題上,朱子在《章句》中的解讀顯然是失誤,因為他給出了一步到位的結論,違背了盈科而進的成事法則。
董彝彌補了朱子的失誤,他說:"明德言自修,慎德言治天下"。這是正解。
人生是持續不斷的調整的過程,這是"活著"的本質情態。我們的"當下"實際上不是一個具體的實物化的點,不是鐘表指針意義上的點,而是一個"時間域"。
什么是"時間域"呢?正確地對"當下"的感知能力,這是一種"向前展望,倒后推理"的感知思維。平時我們習慣的盯死在某一點上的做法毫無意義和出路可言,所以,海德格爾提出"向死而生":把生命的場域拉得足夠長,只有這樣做了之后,"活著"的意義方能感知得足夠豐盈。視域拉開。最短的經驗而言,三年前對你來說是很大的大事,今天仍然是大事嗎?
"非一步到位"的思想,對現實生活的啟發有兩點:
第一,我們的一生是借用此身,因為人生不是一步到位,我們不能直達目的,所以需要中介,這是實現生命價值和人生目的的必由之路。珍惜此身,以聚焦于意義和最終目的去運用此身,讓生命發光。
第二,學會等待。等待,從戰斗角度看時是沒有意義的浪費,但從戰略角度看時卻是戰斗的必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需要接受很多事情是序貫發生的事實,學習耐心,認識等待的價值,跟時間做朋友,日日為功,先事后得,成章后達,干成大事。
明天繼續。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大學>》張居正著
《資治通鑒直解》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張汝倫老師諸書》張汝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