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連失戀都沒經歷過,怎么可能彈得好琴?】
劉墉的兒子劉軒在十五歲時,剛跟著鋼琴大師艾斯納學鋼琴,艾斯納問他有沒有談過戀愛,劉軒答:“好像有。”
艾斯納又問:“有沒有失戀過?” 劉軒搖了搖頭。
艾斯納就笑了,說:“你連失戀都沒經歷過,怎么可能彈得好琴?” 劉軒當時不解。?
艾斯納的話卻一點都沒有錯。因為十年后,劉軒再一次重彈以前學過的曲子,雖然因許久沒練略顯生疏,但琴音中的情感豐富多了。因為豐富的是歲月是滄桑,那是裝不出來的,必須經過閱歷,經過時光的淘洗,才能產生。
連戀愛都沒談過,連失戀都沒有經歷過,怎么能彈得好琴;同樣的,連60秒都沒講過,怎么能練得好口才。
2016年12月3日,我在喜馬拉雅聽上訂閱了《Tom教練:60秒口才訓練營 》,錄下了第一期節目《Sunny,入群自我介紹 》,開始了60秒訓練之旅......
2017年12月3日,我在喜馬拉雅聽上已錄制音頻396集(《60秒可以講什么?》),簡書碼字(周總結52篇,100期總結1篇,直播總結25篇等);在小咖秀錄過視頻,在QQ群、荔枝、一直播留過演講的痕跡;做過直播間的主持人,帶過“小故事訓練班";使用“石墨”實現多人在線編輯文檔,學會如何在公眾號上發布“錄音寶”錄制的音頻......
正如“每天行動一點點,時間給你發答案!” 60秒口才訓練營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行動力,更重要的收獲是由行動帶來的思維轉變。
1.口才的概念
口才是一個有思想的大腦,在脫稿的情況下,說對別人有幫助有啟發的話的時候,對嘴的協調控制能力。(關鍵點:說對別人有幫助有啟發的話)——From《口才到底是什么? 》
2.學思行說寫
不論是練口才,還是做其他事情,都要經過”學思行說寫”。比如,現在讓你給小朋友講清楚一個道理,首先你得知道這個道理(學),思考用何種方式去解釋(思),然后去搜集素材和提前演練(行),最后講給小朋友聽(說),記錄過程并進行改進(寫)。
3.目標不是與別人拉開差距,而是與過去的自己拉開距離
說實話,最初入營時,看到很多優秀的小伙伴,不自卑那是不可能的。Tom教練一次次的鼓勵,一次次告訴我們要與自己比,才慢慢的把思維轉換過來,不在盯著與別人的差距,開始在意自己是否進步。
以前我們常常認為,先思考,再行動。但經過在60秒口才訓練營的練習,我想說,先行動再思考。其實,很多心理學家已經證明,如果一個人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是因為他先改變了行動。
“以前是屯書,現在是屯課!” 報名參加那么多課程,忙不自暇,可生活卻沒什么變化,為啥?——因為:只讀書聽課沒有用,唯有行動才是真!
今天的你,有錄60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