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夏天,我和兩個朋友遠走他鄉工作,工作內容讓我們在這個城市不規則的到處移動。
忙碌一天之后,我們踏上公交車又回宿舍,第二天又是不規則的散落到城市的某處。
那天下班的比較早,我坐在公交車的后排,看到一個穿著校服的女生上車,一瞬間我腦海里的記憶像整個夏天的陽光同時被傾斜出來。
因為這個女孩長的太像她,我曾經日夜思念的人。
有一瞬間,我開始想象如果過去的時光都沒有流逝,我們只是在此時此刻的公交車上第一次相遇,故事會不會不一樣。
答案是不會改變。
那個夏天我二十出頭,生存本身就壓的人沒什么多余的力氣,很像一條夏日屋檐下的狗,伸著舌頭喘息著。
那時候我想也許三十歲遇見我喜歡的人一切才會不一樣,就像我十多歲時想象也許二十歲遇到喜歡的人,自由自在會不一樣一般。
熬夜看完痞子蔡的《阿尼瑪》,一個從公交車開始的故事。
距離上一次看痞子蔡的小說似乎已經很多年,那時候網絡里似乎到處是輕舞飛揚。
如今,已經告別學生時代,在我印象里沒有變化的作家的不多,郭敬明算一個,但這不算褒義詞,用網友的話來調侃就是在電影院看完《小時代》出門被熟人碰見,會有種嫖娼被抓的尷尬。
痞子蔡時隔多年出了這本書,也還是沒有變,但是喜歡這種不變,畢竟現在的言情似乎都換了一種口味,幾乎多是霸道總裁灰姑娘,就算背景放在校園,也多是那種校花系列,空虛寂寞的墮胎和莫名其妙引發的死亡,荷爾蒙愛上肉體,懶得去爬上山巔欣賞她朝圣者般的靈魂。
對多數人的青春而言,戀愛是一段長長注視的結束,少數人會發現這種注視,了無結果,更少數的人才會有幸互相對視,發現對方眼睛里,彼此的眼神之間似乎有整個宇宙在流動,并因此牽起手。
《阿尼瑪》就是這種少數人的青春故事。
阿尼瑪(Anima)是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男人潛意識中的女性形象(其實也類似坎貝爾提出的神話原型),簡單來說就是你心中住著一見鐘情的女神,有一天你在現實中遇到一個女孩,那個女孩很像你潛意識中的女神,那么她就是你的阿尼瑪,或者反過來也成立,你潛意識中得女性形象阿尼瑪能很好的投射在現實中的女孩身上。
有趣的是相對于男人只有一個阿尼瑪,而女人潛意識里的男性形象叫阿尼姆斯(Animus),則可以有很多個。
這就是個男主找到自己的阿尼瑪女主,放棄了比阿尼瑪也許更漂亮或者更有個性的女2、3、4、5、6....(真的有這么多)的故事。
其實拋掉痞子蔡的風格、各種戀愛抖機靈的幽默技能,把這個故事當成后宮文看也不是不可以…,反正莫名其妙就會有一堆女生愛上男主這種屌絲。
挺推薦這本小說的,想起來從前看過的言情小說,饒雪漫、郭敬明之類都忘的干凈。
這幫人里,唯獨這個搞水利的理工男一把年紀還能有寫出青春青澀的功力,讓人笑,讓人感傷,讓人突然好像又年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