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剛有孩子的時候,開始接觸法國的兒歌?。
法國有很多代代流傳經(jīng)久不息的兒歌,旋律悠揚,有的還是小小朋友自己唱的,奶聲奶氣,比起國內(nèi)中氣十足的兒歌好聽得多。
跟孩子咿咿呀呀唱了半天,才發(fā)現(xiàn),很多歌詞內(nèi)容都不著調(diào)。
比如有一首,講抓到一只綠老鼠,怎樣又過沸水又油炸,不忍想象。不過老鼠并沒死,又被放到了帽子里,抽屜里,內(nèi)褲里折騰。
還有一首,給了孩子無數(shù)淘氣點子,還很理直氣壯——哪個孩子的童年不淘氣呢?
現(xiàn)在孩子大了,開始讀兒童雜志,某天偶然跟她讀了個故事,誰成想,又是個神轉(zhuǎn)折。
故事的名字叫“黑色的怒火”。
住在城堡里的一個叫Margot的小姑娘有一天發(fā)起了大脾氣,老師見了,嚴厲地叫她馬上止住脾氣,不然就會挨罰,并一派老學究地教訓說,脾氣是可以控制的。
小姑娘卻怎樣也制不住地發(fā)怒,玩具扔得滿天飛,叫她做什么她就偏不做什么。她的朋友們很擔心她,于是用激將法把她帶到了鳥醫(yī)生那里,醫(yī)生成功地從她的身體里驅(qū)趕出了一頭黑色斗牛一樣的怒氣,并用繩子把它捆得結(jié)結(jié)實實。Margot神奇地安靜了下來,甚至不知道自己剛才為什么那樣生氣。
我以為故事到這里結(jié)束了,要跟孩子講的道理是,人在發(fā)火的時候,就像有頭怪獸在身體里,如果你自己控制不了,就要找大人幫助,把它抓住。就是說,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可!是!故事的結(jié)局是這樣的:
孩子們回到城堡,偷偷地把那團黑色的怒火放到了老師的身上,老師于是大發(fā)脾氣,無論別人怎樣勸他都不聽。孩子們藏在門后,一臉惡作劇地笑……
孩子看到結(jié)尾樂翻了天,我咽下了就要出口的那番總結(jié)和道理,忽然間對法國的兒童教育很有好感。他們從來不講孩子你要怎樣怎樣的大道理,而是呈現(xiàn)給孩子一個最基本的現(xiàn)實,像在這個故事里,這個現(xiàn)實就是,
大人也會控制不住地發(fā)脾氣,我們發(fā)完脾氣,有時候都不知道為什么發(fā)脾氣。
比起給孩子講故事講道理,軟硬兼施拗他的脾氣,大人發(fā)脾氣才是育兒中最該重視的問題。
兩年半前我才明白這個道理。
那時候,我全職工作,每周最起碼工作40個小時,工作量大到來不及上廁所,幾個上司八字不合,我夾在中間受氣,旁邊還有外國妖精要斗,下班回到家我真的只想葛優(yōu)躺。可現(xiàn)實卻是,回到家我有一個哺乳期的寶寶不能離了眼睛,還有個四歲多的小姐姐什么都要媽媽陪著玩,我還要做飯,喂飯,給她們洗漱……
總之,疲勞讓我變成了一個烈日下的爆仗,隨時都會炸。
大人發(fā)脾氣最不要臉地方是,柿子揀軟的捏。在公司再怎么被上司刁難都一臉春風,面對孩子卻容忍不了她吃頓飯要一個小時,賴在浴缸不肯出來,甚至不小心灑了牛奶。
妹妹還小,屁事不懂,爸爸回來太晚,趕不上現(xiàn)場參與,大妞就成了直接受害者。可每次發(fā)完了火,我都會內(nèi)疚,這樣的小事,有什么值得發(fā)火的。
有天晚上,我因為大妞的磨嘰發(fā)了火,送她倆上床的時候已經(jīng)八點半多了。她們一般八點上床,保證每晚十小時的睡眠。她們睡不夠,就會更鬧騰,我就會更火大。
我心情煩躁,下了樓想打電話跟老公吼上一聲“你就睡公司去吧!”,卻發(fā)現(xiàn)手機落在了大妞的房間。
我回到大妞房間找手機的時候,不經(jīng)意看到大妞在揉眼睛。
我隨口問:你怎么了?
她小聲地答:沒什么,我眼睛疼。
我走近前:讓媽媽看看吧。
不!她說著扭過頭去,面向墻壁,接著把臉埋到了枕頭里。
看得出她在哭。我敏感地感覺到,這與我這些天來對她的態(tài)度有關(guān)。
我抱過她,輕聲問:你可以跟媽媽說說嗎,為什么哭?
她依舊不肯松口,背對著我說:我沒哭,就是我的眼睛想流淚了。不為什么。
我愣住了,心里開始難受。想了想才說:不是眼睛想流淚了,是心想流淚了。心里難過了,眼睛就用眼淚把它表達出來。是不是,因為媽媽最近態(tài)度不好?
她趴在我肩上,終于哭出聲來:媽媽,你最近總是說話很大聲,每次聽到我只想捂上耳朵。我不喜歡你這樣!
她的話像一把匕首,插進了我的心里。
抱著女兒溫暖但是顫抖、因為顫抖而略有些僵硬的小小身體,我的心痛作一團。我是情緒的奴役,而她,還不到五歲,都還不會保護自己,當媽媽被怒火這只黑色的怪獸控制的時候,她只能心驚膽戰(zhàn)地承受。
那天晚上,我沒管孩子是不是睡太晚,靜下心來,跟她好好地聊了聊。
我相信很多家長跟我一樣,并不是脾氣多差的人,可是太累了,耐心的閾值就會變得很窄。疲勞可以摧毀一個人的所有防線。累了,往往就不在乎了。
后來為了改變我“疲勞—情緒差”的惡性循環(huán),我申請了工作80%,延長了阿姨傍晚照顧她們的時間,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老公也偶爾早回,給我時間去做我喜歡的事情。我發(fā)脾氣越來越少,變成了非常偶爾的事情。
在看到這個有關(guān)怒火的故事后,我問大妞還記不記得媽媽以前身體里也住過這個怪獸,她已經(jīng)完全不記得了。
大人亂發(fā)脾氣,對我家大妞這樣的孩子會造成傷害,可我也驚訝地發(fā)現(xiàn),對另外一些孩子,卻并沒有傷害。
有個親戚,是個天生火爆脾氣的人。家里人都讓她三分,因為知道她“聲音比腦電波傳播得還快”。她訓斥孩子家常便飯。可是,她的孩子們卻照樣快快樂樂,跟她很親。因為孩子們認為,發(fā)脾氣是媽媽表達的一種方式,或者進一步說,發(fā)脾氣是一種表達方式。所以她的孩子們也學會了這樣表達,跟媽媽一模一樣。
這實在不能歸咎于她的孩子天性就脾氣暴躁。孩子身上反映出來的,不過是我們家長自己是什么樣的人。
但是,我不知道圣人怎樣,普羅大眾總是有情緒的,總會發(fā)火的,孩子一樣。所以跟孩子說“媽媽再也不朝你發(fā)火了”,“你再發(fā)火媽媽就狠狠地懲罰你”這類的話就跟撒謊一般無二。這個故事的最后,孩子們嘲笑老師,正是因為,我們可以試著控制情緒,但是有時候,真的控制不住。
真控制不住的時候,不如就試著理解孩子和自己吧,但是,我跟孩子講,生氣的時候,第一,不要把怒火發(fā)到別人身上,因為它是黑色的怪獸,會傷害到別人,第二,不要在生氣的時候做任何決定,因為這個時候,連你的想法都是黑色的。
注:本文故事圖片來自于 Mes Premières J'aime Lire N°177, "La Cloère Noire", par Anne Didier et Olivier Deloye, Olivier Mu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