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第十一能量定律:我感知故我在
萬物本不存在,宇宙中的一切皆以能量假合態的形式同處于各維度空間,構成元素的各級能量受多重時間和空間的影響而從未真正獨立相合。——引自 宇宙E理論 6
那宇宙是否真實存在?宇宙第十一能量定律中的“萬物假合現象”認為,萬物并不真實存在,一切皆存在于我們的感知中,也就是我感知故我在。宇宙萬物以能量的形式同時存在于不同維度空間中,從未真正獨立相合,當其能量被我們的感官吸收時,就以“假合”的形態而比我們感知到。因此,一切如夢幻泡影,如夢亦如電,因作如是觀。這與著名哲學家貝克萊的感知理論也不謀而合。貝克萊認為,同一個物體,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在不同的環境中,所感知道到的都是不同的。因此,存在即感知。
由此可見,一切皆因感知而存在,我們五官的感受,眼耳鼻舌身,無時無刻不在構建著我們對這個虛幻世界的認知,而宇宙的本質,卻因受這些感官的蒙蔽而無法證得。因而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當我們通過耳目口鼻感受外界時,能否保持沉靜與平和?一千個人眼中,有著一千個物質世界。眼見未必為實,耳聽必將為虛,若我們能擺脫六根六識的蒙蔽,直擊萬物本源,自能證得大道。
感知念理論:人類的認知從何而來?
高維生物可以任意干擾每一個低維生物的思維記憶,從而控制他們的一切。——引自 宇宙E理論 6
那人類的認知又如何而來?賢濟華認為,低維寄生物感知到的現實世界是高維宿主生物“念”的意識 產物。高維生物可以任意干擾每一個低維生物的思維記憶,從而控制他們的一切。這一理論,又被稱為“感知念理論”。在低維寄生物感知到的世界,是在高維宿主念導效應下所誕生的。這一理論,也與著名哲學家貝克萊的理論出奇一致。貝克萊認為,是無限全能的上帝,向所有人開放展示豐富多彩的觀念,當這些觀念被人感知,就構成了人眼中的世界。而這里的上帝,我們認為就是指造物主,亦或更高維的宿主生物。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四章中形容“道”時說:“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道”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是無形無相,是恍恍惚惚的,那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宇宙編年史》的感知念理論指出,這是因為人類等低維生物所感知的世界,是高維宿主生物通過”念“的意識而產生的。例如,著名的曼德拉效應指出,人們有時會擁有一些錯誤的記憶,盡管曼德拉總統活到了2013年,很多人還清晰記得有關他1980年在監獄去逝的國際新聞報道。這些感知和記憶的錯誤,這也正是受其宿主的影響。高維生物可以干擾其體內每一個低維生物的思維記憶,從而控制我們的一切。因此,我們一切的感知,都是高維宿主或造物主念的產物。而念,自然是無形無相。因此,“道”也是無相無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