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新生命呱呱墜地,為人父母的喜悅和幸福,逐漸被日復一日的尿片,奶粉,孩子的哭鬧搞的焦頭爛額之時,我們都會安慰自己,堅持一下吧,等上了幼兒園就好了;當我們為了應付幼兒園的手工作業,班級聯歡,使出渾身解數時候,心里也會默默的說,堅持一下吧,上小學就好了;當我們讓小學的課堂作業,課外閱讀,熊孩子的各種小毛病弄得焦慮不堪的時候,我們也會暗暗給自己打氣,孩子們很快就會長大,上了初中就好了。
我就是這樣一位,一路走來的中年老媽,看著閨女走進初中的校門時,心里暗喜,終于有可以放飛自我的機會了。可是輕松了沒幾天,問題就出現了,閨女回家,坐在那兒,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開了。問了問,原來她的同桌是一個很邋遢的男生,垃圾隨手丟,弄的她們周圍的環境很亂,檢查衛生的時候,讓老師批評了。閨女還崩潰的說了一句,他的腳好臭,都熏的我惡心。
我立馬開啟安慰模式,輕聲細語地開導,新學期剛開始,適應新同學,適應新環境,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你可以直接告訴同桌,不要亂扔垃圾,每天晚上要洗腳。班級的環境衛生跟每個同學都有關系,老師批評你是對的,別的同學隨手丟的垃圾,你也可以幫助撿起來。
剛安撫好沒幾天,閨女又眼睛紅紅的回來了。仔細一問,原來老師叫了幾個同學去畫墻報,閨女沒有參加。對于孩子的失落,我是非常理解的。閨女在小學的時候,學過朗誦,舞蹈,書法,國畫,因此是班級里的文藝骨干,學校里很多活動都有她的身影。
我告訴她,升入初中,你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同樣,老師也是面對一群全新陌生的學生,老師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熟悉你們每個人的特長,這種過程需要時間,也需要你自己努力的去表現。
時間慢慢過去,就在我竊喜,覺得閨女已經完全融入到新的集體當中去了。她又陰沉著個臉回來了,跟我說,老媽,我前面的女同學就是一個綠茶,明明是她吃的零食,卻把那些零食的包裝塞到我的桌洞里,讓老師把我好批評。
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卻引起了我的重視。我和孩子探討,該怎樣與人相處。我告訴她,三觀不端正,興趣不相符的人,就不要做朋友了,而且要遠離她,我們要去尋找那些讓你身心愉悅,正能量人做朋友。而且我還特別的征求閨女的意見,需要不需要我去找一找她的老師,談一談這件事。閨女沉思片刻,說,不用,老媽,我自己能解決。
自從閨女進入初中,我就每天留意她臉上的陰晴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慢慢的,閨女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有一天,她還興奮地對我說,老媽,今天語文老師單獨表揚了我,語文老師站在我旁邊,看我寫作文,說,馨文,你的字寫得好漂亮哇。(此處敲黑板,論書寫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我說,是吧,閨女,每個人的努力都會有回報,你堅持練了那么多年的書法,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進入初二,有一天,閨女神神秘秘地對我說,老媽,我們班有兩個男生喜歡我,他們在QQ里艾特我,還給我寫紙條。我不動聲色,問,那你喜歡他們嗎?閨女說,不喜歡,他們長得一點也不帥。我又問,如果有一個長的很帥,又很喜歡你的人,向你表白,你會怎么辦?閨女沉呤片刻,說,老媽,我們現在不是談這事的時候,但是我們班里有好多同學你喜歡我,我喜歡她的,互相表白,還要手拉手出入,我覺得他們太幼稚了。
我告訴她,閨女,喜歡一個人是很正常,很自然的現象,就像你喜歡美食,喜歡美麗的風景,甚至追一部好看的電視劇一樣。你可以默默的把這種喜歡放在心底,等到你長大了,工作了,就可以盡情的把這種喜歡釋放出來了,但是現在還不行。閨女說,老媽,你放心吧,這些道理我都知道。
進入初三,課程非常的緊張,孩子每天早出晚歸,備戰中考。忽然有一天,閨女說,老媽,我們班小冉同學得了抑郁癥,這個周末,我要陪她去醫院。我大驚,你怎么知道小冉得了抑郁癥?閨女說,她性格跟原先有了很大的改變,不愛說話,不愛和同學交流,學習成績下降了很多,整天說,活著沒意義這樣頹廢的話,我上網查了,這就是抑郁癥的表現。我說,這應該小冉的爸爸媽媽陪她去醫院呀,為什么你陪她去?閨女說,她爸爸媽媽不怎么管她,而且也不相信她得了抑郁癥。我說,好吧,你和小冉去醫院媽媽也不放心,我陪你們去吧。
在醫院,我們受到醫生嚴肅的批評,他們說,孩子癥狀很嚴重,應該讓孩子的父母知曉。我們把小冉同學送回家,跟他的父母傳達了醫生的話,希望他們能重視理解小冉的情緒,盡快帶她去復診。
回到家,閨女若有所思的說,老媽,我知道,小冉為什么會得抑郁癥了,他的爸爸媽媽根本就不靠譜嘛。我說,是的,閨女,你現在越來越能獨立思考問題了,其實媽媽也知道,這種事情只有監護人才有權利,我們帶小冉去醫院是不妥當的事,但是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小冉父母的重視,讓他們能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幫助小冉盡早擺脫抑郁的苦惱。
初中三年,看著孩子慢慢的由一個懵懂兒童,成長為一名陽光少年,我感到踏實和欣慰。初中階段是孩子身體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有時候會對外界的認知存在不明確的判斷,情緒變化非常大,這也是我反對初中寄宿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孩子們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幫助,來應對人生這一段最敏感,最迷茫的過渡期。
雖然我們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但是我一直覺得成績并不是最重要的。成長最重要的,應該是對人生存樂觀的態度,心懷良善,自律和堅持。我一直告訴孩子們,要做到近朱則赤,近墨則不黑。要學會傾聽內心,遵循自然,慈悲之心對人,嚴苛之心對已,教子,我們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