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薄霧濃云”,愁思太多而白日太漫長。香爐里,冰片(一種香料)已快燒盡。獨居的日子里,瓷枕和紗帳在半夜里已涼透。又是一年重陽。
第一段其實我并沒有覺得特別好看,只是從它的字句用法,似乎能感受到那種度日如年、正值重陽人卻不團圓的凄涼感。
一般寫到香爐的時候,總給人一種時光緩慢的感覺。無論是無聊,失眠,還是悲傷,或者愜意,一個人能注意到點燃的香,總之他此刻的步調是緩慢的,腦海里也沒有太多事物充塞其中。所以這里一寫到“瑞腦消金獸”,就描繪出那個倦懶的少婦形象了。
后面一句“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說明她和丈夫分別的時間已長,轉眼又是重陽了。
長時間的分別,又恰逢秋夜轉涼,“半夜涼初透”中,涼的可能不只是枕頭和紗帳,更是一顆孤獨的心吧。
第二段在我心目中,每一個字都很漂亮。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這一句雖然字數和上片是一樣的,但第二句“有暗香盈袖”因為意思的關系,讀起來不像“瑞腦消金獸”那樣是2+1+2(瑞腦+消+金獸),而變為1+2+2(有+暗香+盈袖)。以“有”這樣口語化的字起頭,再輔以這樣的節奏感,讓這五個字看起來更平實,質樸中卻又更見感情真切。(好吧,這基本完全是我個人的審美偏好~)
而且這兩句的意境也清透俊逸得很。和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相比,易安的“東籬把酒”,“暗香盈袖”要多幾分清秀柔美,到底是女孩子~
但雖然“暗香盈袖”很美,心情到底是凄苦的。看秋風把門簾吹起,才發現自己比屋外的菊花還要憔悴。
最后這三句妙處多多。首先是“人比菊花瘦”的比喻,和之前的“綠肥紅瘦”一樣,以“瘦”來突顯憔悴零落,又以菊花來比擬自己,神態畢現。
其次,“莫道不消魂”一句,用一個“莫”字把前句的“暗香盈袖”之美順利作了轉換,引出后文的悲傷凄切。“東籬把酒”,“暗香盈袖”,此好興致也!但是啊,別說我不悲傷,我已“為伊消得人憔悴”。
最后,“莫道不消魂”和“人比黃花瘦”都略顯強烈,放在一起的話感覺有些沖。而中間加個“簾卷西風”,語氣上有個緩沖,隨后“人比黃花瘦”緩緩道來,一瞬間的力度減弱了,但余音更綿長。
想起初中第一次讀到這首詞,對意思半懵半懂,也無法體會那種相思。但詞里的意境,那種予人的“感覺”,深深地吸引我。今天仔仔細細地研讀,極力從專業的角度去弄明白,它好在哪,美在哪。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有意義也很有意思的過程。
慶幸自己對某些事物執著地偏愛著。喜歡詩詞,所以去了解格律和歷史。喜歡吃,所以去練習煮菜,也看烹飪理論書。當我不僅能用心去感受一首詞的美好,而且能努力把我自己心頭的鐘愛和體會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時候,這樣的自己,我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