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自信乃成功之本”,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還是有很多人會選擇蜷縮在自己安逸的世界里,不愿踏出探索自己的第一步,原因就在于缺乏自信。
在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是比較推崇挫折教育的,不管你再怎么努力,永遠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那等著你。即使考試考了98分,也會因為2分的失誤被痛批一通。
上一輩人的觀點是希望我們可以知恥而后勇,可卻沒有意識到,這種來自最親近的人的否定和打壓,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多么大的影響。
這種否定就像是種子一般,在孩子的內心生根發芽,以至于即使到了社會上,也逃脫不了自我否定的命運。
所以現在的家庭教育才都在提倡鼓勵式教育,希望從小開始就為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的內心世界。
那是不是作為成人的我們就沒辦法建立自信了呢?并不是。只是這個過程要相對慢一些。
不是有句話說嘛,你想要的自信,只有你自己能給你自己。
如果想建立自信,不妨試試這幾種方法:
1、自己給自己打氣
這個話說出來感覺有點心酸,但卻是能應用起來的最簡便的方式之一。要知道,不管到什么時候,你永遠都有一個支持者,就是你自己。如果連自己都放棄了自己,那就真的失敗了。
人們常說雞湯有毒、成功學害人。但是當你一個人奮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那些勵志的話語,無疑是你行動的催化劑。
每天對自己說一遍“你真棒”,要比說“我真沒用”強很多。
努力到積極的環境當中去,多接觸正能量的人,你也會覺得人生變得越來越美好。
積極地思考問題,你的生活才會成正向螺旋向上發展。
我們的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自己的接受程度。就像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當中說的那樣,“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2、在分享中獲得鼓勵
自己給自己鼓勁,只能解決開始的問題,在漫長的堅持的路上,你還需要來自別人的鼓勵。
我之前也曾在文章中提到,非常感謝每個和我說過加油的小伙伴,因為他們的鼓勵,才讓我走得更有動力。
這種鼓勵并不是那種“求求你表揚我”換來的夸贊之詞,而是發自真心的支持。
當我們打開自己,去擁抱這個世界,去為他人提供價值時,別人也會真心地回饋我們。
而這種回饋給我們帶來的力量,是可以很好地提升自信的,因為它代表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當然,當你把自己展現給他人的時候,并不是只能接受到肯定的聲音。也可能收到質疑甚至是反對的意見。不過這不正好是修煉自己的時候嗎?
如果你將自己的價值永遠建立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之上,那自然很容易就被打敗了。
我們要學會分辨,別人的評價是對人的評價還是對事的評價。不要自動開啟認知偏差,認為別人提出的每個意見都是對自己整個人生的否定。
如果我們能冷靜客觀地面對他人的評價,這個時候的內心也會隨之強大起來。
3、在行動中獲得成就感
大多數人的自卑都來源于對自己碌碌無為現狀的厭棄,和對他人幸福充實生活的向往。越是不行動,越是難以行動。進而越是否定自己。
所以如果想讓別人贊美自己,想讓自己獲得成就感,就必須先行動起來。
在行動中建立起自己的成就事件。就像《從行動開始》那本書中講的那樣,我們通過小行動來獲得成就感,再通過這種成就感來鼓勵自己堅持行動,進而才會獲得更大的成就。
這個成就感的獲得,會讓我們提高對自己的評價。就像說“財大氣粗”一樣,成就感多了,信心自然會提升。
你可以看看,那些成功人士,連走路都是高昂著頭的。因為他們的成就足以作為自己炫耀的資本。
當你的成就事件一次一次累積時,自信也會像砌磚頭一樣越壘越高,直到有一天成為你保護自己的屏障。任何外界的力量都不足以再動搖于你。
至此,自我信心的重塑之路,才算是獲得了圓滿的答案。
如果你恰巧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我推薦你先去看下“哈佛大學的幸福課”,之后你會對自己的評價有所改觀。
然后從對自己進行肯定開始,用分享去獲得鼓勵,以行動來獲得成就。最終,我們會發現一個自信滿滿的自己。
要知道,愛自己,并不是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