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友好善意養育指南
一、什么是兒童友好和善意養育
1、兒童友好
能讓一個孩子感受到世界的“友好”
這需要各方都用善意對待孩子
2、善意養育
需要父母的善意
需要家庭成員的善意
需要學校的善意
需要社會的善意
3、實質是從“家長式管教”轉變為“合作式養育”
核心標準1:是否能尊重孩子的主體性
核心標準2:是否能與孩子友好合作
二、六大維度打造兒童友好環境
1、友好小孩:精神獨立、天賦自由
孩子也需要學習怎樣才是對自己友好的
前提是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足夠多的愛
留守兒童也可以感受到愛
低學歷父母也能好好愛孩子
2、友好媽媽:本能地愛、理性地養育
①做善意的媽媽,最難的是掌控自己的情緒
不要控制、壓抑情緒
用“我”開頭的句子想孩子表達情緒,如:我很難過,花那么多時間收拾的房間又亂了
注意“災后重建”:及時向孩子解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
②學會做60分媽媽
媽媽不必做到百分百完美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每個媽媽都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愿養育孩子
③要做孩子的“副駕駛”
每個孩子都需要找到真正的理想,做自己人生路上的駕駛員
媽媽只是建議者,而非決定者
3、友好爸爸:父親身份的有效覺醒
①“喪偶式育兒”的說法并不利于夫妻合作養育
②父親角色和母親角色起到的作用不同
父親角色意味著秩序、規矩,給予孩子自信與力量
母親角色意味著接納、情緒支持和生活照料
③父親角色應當有自己擅長的事情,能成為孩子的榜樣
④父親角色需要在孩子受挫后退時提供心理支撐和實際行動支持
4、友好家庭:親子共創能量平衡系統
①父母是養育孩子的主力
②祖輩只需要愛孩子,不需要管孩子
明確自己的角色是協助子女養育孩子
不能完全犧牲自我價值為子女奉獻
③家庭不應該成為道德的審判場
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提出:不要定家規,而是制定柔性行動指南,給孩子留一些可以調整和商量的空間
既要有愛,也要有規則
5、友好學校:重塑兒童認知世界的階梯
①最重要的是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
讓孩子敢寫一整篇英文作文,比糾正語法和拼寫錯誤更重要
②慎用競爭機制
孩子是為自己學習,而不是為了超過別人而學習
讓孩子時刻處于競爭的緊張狀態會過分消耗精力,也會損耗其學習興趣
社會更需要合作的能力,而不是應試的競爭能力
6、友好社會:共同塑造美好世界的命運共同體
①不能用對成人的要求去要求所有年齡段的孩子
一個六個月大的孩子的媽媽,不需要為孩子哭向全飛機的人道歉
②公共空間的工作人員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和幫助
博物館的安保人員、餐廳的服務員等再維持空間秩序時,也要考慮到孩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