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是我讀完這本書的深刻感受。我內心深處經歷了從對于力克(本書的作者)自出生就沒有四肢而引發的同情,到被他的快樂開朗以及時刻懷抱感恩之心的性格所感染。下了很大的決心才決定讀這本書。我擔心,作者的生平和經歷會觸動我懦弱的心,讓我產生悲憫和同情。是的,我需要承認自己的沒有勇氣。在看到本書的封面照片時,我就已經開始難受并產生同情。然而,當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我誤解了作者。書里面沒有對上帝的抱怨,沒有悲慘人生的描寫。力克有趣而開朗,即使在上帝讓他生來與他人不同的情況下,他仍然相信上帝并且感激上帝。這種樂觀的精神,讓我覺得他就和普通人一樣。不,他會游泳,挑戰沖浪,全世界演講,嘗試潛水.....他的人生過得甚至比常人還精彩。
人生要不是不斷的冒險,不然就是零。每一天都可能是你最后的一天。所以光是起床都是孤注一擲。玩樂是人的天性。
我獨處不會覺得無聊。和不太熟悉的朋友聚會,我可能就會選擇一個比較不起眼的角落,安靜聽別人說話,偶爾聽到有意思的會笑一笑或者附和著表示贊同。只有和親密的朋友或家人在一起時,我才會展現出自己瘋狂和健談的一面。因此,我一直認為安穩、平凡、規律的人生是最適合我的。因為我不善于頻繁而陌生的交際。在陌生場合,我不太會活躍氣氛而顯得無趣。這本書讓我對人生開始有了新的定義--絕對的瘋狂勝過絕對的無聊。
來生不知道會如何,前世也已經沒有印象,因此,本世才是如今的這個“我”主宰和掌握的。如果人生是我之前幻想的那樣平凡規律安穩的話,多少,當我白發蒼蒼的時候,回想起來,不免有些無趣。為什么不嘗試去做自己一直想做但是不敢做的事呢?比如,去學游泳,去攀巖,去自駕游一次。人生這么短,還是要趁著可能的年紀,多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去和正能量的人交流,去關心家人,去珍惜周圍的人,去感恩世界。當然,做所有這些事情之前都需要:1、有充足的準備和了解;2、如果遇到困難或者無法進行下去了需要有備案。
成為最完美的自己。
把焦點放在我們所擁有的,以及我們能創造的事物上。我們無法掌握所發生的事,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回應。
試著和自己比較,我的這一秒是否比前一秒更完美?請相信自己就是一件藝術品,無論生來貧困、有缺陷亦或是富裕、美麗,這都是上帝賦予的藝術品,而你要做的是將這份藝術品雕刻的更完美。不要在意別人的材料比你好,要相信,藝術品的價值看中的就是藝術家的精神而非材質。
寬恕的態度讓我自由,緊緊抓住舊痛不放,你就只是經那些傷害你的人力量,讓他們控制你。可是當你原諒他們,你就切斷了跟他們的連接,他們就再也不能打擊你。
以前記得看過這么一句話。主耶穌說:“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給他打”。最初聽到這句話我完全不能認同和理解。不是應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嗎?這么做的話,談何尊嚴?慢慢地,稍微有點明白了,耶穌的這段話,不是真的需要將臉讓惡人再幫我們打對稱一些,而是讓我們放下對敵人的怨恨。只有謙卑和原諒才能放下。也同樣能放過自己。
愛過而失去,勝過沒有愛過。
我之前就特別羨慕有早戀經歷的人。感覺自己的人生缺了這么一筆。我心中的早戀就是在校園里面躲著老師的視線,臉紅牽手的畫面。雖說早戀不一定會走到最后,但是那個經歷就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而你恰好在那個年紀嘗試過。當然,我在這不是鼓吹早戀。而是覺得有時候我們需要有去愛別人的勇氣。我們害怕去愛,有時候是因為怕傷害,怕被拒絕。
曾記得俞敏洪有一次公眾演說,講起自己大學的時候,特別內向,喜歡了一個女孩子,擔心自己長得丑,怕被拒絕,一直沒有去向那個女孩表白。后來他說特別后悔,我不去表白又怎么知道不可能呢?萬一就成了呢?“那種把自己看得太高的人我們說他狂妄,但是一個自卑的人,一定比一個狂妄的人還要更加糟糕。因為狂妄的人也許還能抓到他生活中本來不是他的機會,但是自卑的人永遠會失去本來就屬于他的機會。因為自卑,所以你就會害怕,你害怕失敗,你害怕別人的眼光,你會覺得周圍的人全是抱著諷刺打擊侮辱你的眼神在看你,因此你不敢去做。所以你用一個本來不應該貶低自己的元素貶低自己,使你失去了勇氣,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的門,都被關上了。”
所以,努力去嘗試,失敗不可怕,空白才絕望。讓人生盡量豐富,才不枉此生來此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