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你最擅長的事情,,然后持之以恒、樂此不疲地去把它做好。
凡事往簡單處想,往認真處行。
--------《窮查理寶典》
以查理·芒格的兩句話開始我對“基金訓練營”這14天的反思,這14天,在我的人生中很簡短,很不起眼,但是,這14天對現在的我來說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因為,最讓我欣喜的是“我已不在是14天前的我了”,正如芒格說的“哪年你沒有破壞一個你最愛的觀念,那么你這一年就白過了”,接觸長投的一個月里,我已經推翻了很多很多觀念,幾乎是把我的“消費觀”全部打碎,再一點一點帶我重塑了一個新的“理財觀”。
特別是最近的“基金訓練營”,每天用最實用的干貨填充我的腦袋,讓我無暇胡思亂想,做白日夢,而是讓我每一天都對自己的未來有更明確的想法,其重點就在于“養鵝”。從一個“先消費再儲蓄”的“小白”到“先定投再消費”的“大白”,這14天里我學習了很多、經歷了很多、反思了很多……
(一)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遇見長投,是個很偶然的機會:關注了很久的“大鹿總剁主”分享了“長投小白營”的報名信息,我一看,報名費只要9元,馬上點擊報名,反正試試的代價也只有9元。抱著嘗試和懷疑的態度,我進了這個群,剛開始也沒太當一回事,只是看看群里說什么,有作業也就隨意做一下,并沒有全力以赴地學習;
真正讓我改變的學習態度的原因,還是源自和小白營“班班”的一次聊天:
正式學習一周后的那個周末,學姐發布了復習任務,我很茫然:復習什么,我好像什么都沒有學到啊?我嘗試地跟班班發了求助信息,班班被我沒有條理的問題問得一頭霧水,仔細詢問后才知道是因為我并沒有把“理財”當成立刻就要做的事情,我只是停留在想的階段,根本不想做,所以班班很直接地指出了我的問題,讓我從現在開始量化自己的生活,列出要做的事情,然后馬上去做,同時她用她的經歷告訴我“做下去,以后怎樣還說不定呢”,因為班班的督促和鼓勵,我靜下心來復習了之前一周的知識點,嘗試著用“番茄工作法”做事情,馬上效率就變高了
因為在“小白營”里,親愛滴班班給我打開了“理財”的大門,我非常好奇接下來的知識是什么,所以我只糾結了半小時,就一口氣報名了接下來的三門課,相信我,要是你沒有在“72小時”內做你想做的一件事,那么你就不會做這件事情了,面對生活,先做,不要去問結果怎么樣,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小白營”結束之后,我的“基訓練營”馬上開始了課前預熱。12月3日一早,長投學堂微信公眾號就給我發來了的進群系統提示(12月10日正式開營),我第一時間根據暗號“花開”進營。在進“基訓練營”的同時,我還進了“小白營”班班推薦的“助教招募營”。那是我第一次主動報名競崗(“小白營”是微信,并沒有招募班委,所以沒有參加過),因為缺乏經驗,連報名表的初審都沒有過,心中微微有點失落,我趕緊找原因,我想,失敗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的工作時間,可能沒有辦法保證白天的QQ群答疑時間,所以連基本條件都沒有過。
3天后,“基金訓練營”開始招募班委了,這一次,我吸取了之前失敗的經驗,認真思考了自己的工作時間,發現只要我合理安排白天的時間,還是可以安排出很多時間在QQ學習群的,所以我用非常積極、非常熱情的態度填報報名表、迎接學長的面試。這一次,沒有讓我失落,我成功競選班級“學委”,這是一項瑣碎又不可或缺的職務,能幫助到很多小伙伴。
可是,事情并沒有想得那么簡單。正式開課后,早起學習音頻,中午回答“每日一問”,下午整理上午的音頻筆記,晚上學習干貨課程,中間還要無數次翻看QQ群,或是解答小伙伴的問題,或是吸收一些零碎的知識點,這一切的一切,都比“小白營”的學習任務重多了。特別是值班的時候,我恨不得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停了,把時間都給到“基金訓練營”。這14天的學習之路,到現在,我都不敢相信,我已經熬過來了。哦,不,還在碼字寫反思感悟的我并沒有完成對自己的承諾。
這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次實踐,我勇敢地走出了自己的“生活舒適圈”,選擇了一個周圍人都沒有嘗試過的新圈子,并且每天樂此不疲地享受學習的快樂,這是長投帶給我的第一大改變。
(二)吸收全新的“理財觀”
1.“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巴菲特的名言“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極富哲理性。即使平日對自己各種心理暗示“我不貪心,我適可而止”,可是到了利益面前,人人都是一樣“喜漲厭跌”,原來,在恐懼與貪婪面前,我們的人性弱點只會被放大。
我的父親,一直覺得自己的朋友多、消息靈通,做生意時靠各種小道消息來買賣,2008年的時候參與了“黃金”買賣。那時的我還小,我并不知道他每天看的五顏六色的圖片是什么東西,只知道他的臉色和心情也會隨著交易情況此起彼伏。后來的事情,不用猜也知道了,股市大跌,黃金的價格也不言而喻,跌的一塌糊涂。父親的生意也是一落千丈,從那時起,我就覺得,“股票、黃金、基金”都是洪水猛獸,萬萬不可碰。
現在想來,我的父親是別人貪婪的時候一起貪婪,恐懼的時候一起恐懼;而我是任何時候都恐懼。抱著這樣的“金錢觀”,我選擇了一個最保守的工作“公辦教師”,一心撲在工作上,每個月就拿著自己的死工資。因為沒有其他精力開源,我就特別在“節流”上下功夫,可是,我的“鵝”就那么點大,再怎么省也不會下“金蛋”啊。
多虧了這段時間在“基金訓練營”里面的學習,讓我對“恐懼與貪婪”有了新的認識,原來,我所有的恐懼和害怕都是源自“無知”,只要堅持系統學習、終身學習,不斷思考、總結,同時用科學的辦法給自己做好心理建設,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投資體系,理財也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難。
相信自己,全心投入學習,學習也會回報我們相同的收獲,理財亦是如此。
2.“別人的成功不可復制,每個人都要制定自己的定投計劃”。
? ? 看到別人的收益很高時,人性的貪婪又會促使我們盲目學習,而“基金訓練營”的學習就是打消我們盲從的心理。這14天里,班班、學姐和學長一直在努力教導我們學習基金的基本知識,告訴我們要按照自己的情況來配置資產,萬萬不可仿照別人的路。
資產配置,就是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利用各種資產的不同屬性,按一定比例建立一個包含多種資產的投資組合,比最簡單的“50-50配置方法”。
到了自己身上,又該如何制定具體地定投計劃呢?第一步: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偏好確定資產配置的策略和規則;剛開始時,采用最簡單的50-50股債策略,將股權類和債券類資產嚴格控制在50:50比例上;股權類資產建議使用各種指數型基金;債券類資產包括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第二步:每年做一次動態再平衡,根據賬戶資金的變化按制定的策略重新調整一次資產比例。嚴格執行這個策略可以在股市中被動地進行低買高賣,也能被動地克服了人性的恐懼和貪婪。重點在于它是“被動”的,不需要做任何預判,就實現了“低買高賣”。
那么,在分配我們的投資時,還有什么小技巧能使用呢?第一,投資股票類型資產時,為了分攤風險,可以再細分成幾個不同的指數類型,比如同時配置大盤股(公司市值超過500億)基金和小盤股(公司市值低于500億)基金,同時配置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基金,比如A股和美股或港股的指數基金,還可以投資自己看中的行業指數基金。第二,注意靈活調整股票和債券的配置比例,當長投溫度低時多配置指數基金,而長投溫度高時則多配債券,比例可在70:30到30:70之間來回變化。
? ? 基于以上知識點,我先后做了以下5件事:
(1)建立記賬本,及時分析支出部分是否科學合理;
(2)盤點資產與負債,對資產進行重新配置,盡最大努力最大限度發揮資產的效用;
(3)分清“必要”、“需要”和“想要”,嚴格控制“剁手”;
(4)按照百合學姐的“簡投法”,制定屬于自己的想象定投計劃;
(5)利用所學,11月底,在國債逆回購上小試牛刀,褥了一把羊毛,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
3.“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做一名佛系投資者”。
馬上就要正式進入“基金”實戰了,親愛的Lip師兄為了幫助我們這些理財“小白”避免做“小韭菜”的命運,真是操碎了心,特地在最后一課告訴我們最最重要的“投資心理誤區”和“最佳投資心理姿勢”。
首先,要避免“恐懼心理”、“賭博心理”、“投機心理”、“喜漲厭跌心理”、“不知足心理”、“盲目從眾心理”。
何為“恐懼心理”,就是覺得自己的本金太少,沒必要投資,這就大錯特錯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越是錢少,越是要早日學理財。種一棵蘋果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如果我們從30歲起,每個月能堅持投入310塊錢,通過12%的年化收益率,就將帶來60歲的百萬富翁。所以,一定要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消費,接下來就是要努力養肥自己的鵝,創造更多的現金流,然后把這些現金流源源不斷地投入到理財中去,經過時間的發酵,雪球越滾越大,體驗復利的威力。
何為“賭博心理”?就是所有的錢全部都用來投資,這也是萬萬不可取的。定投基金,一定不能違背“閑錢”這個原則。投資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的收入和消費狀況,留足三個月的生活備用金和商業保險金,剩余的錢才能拿來投資。同時,善用手機上的記賬APP分類、定時記賬,讓自己做到不遺忘、不放棄。這樣連續記錄幾個月的收入和開支,你就能清晰了解自己消費的去向,判斷自己真實的生活費用以及剩余資金量,然后計算出可投資資金,只用閑錢投資才更安心。
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投資底線在哪里,可以在投資前可以先進行風險能力測試,明白自己的底線,萬萬不可碰觸底線,絕對不能把所有錢都拿來投資,及時做好備用資金和投資資金的合理分配,留存充足得備用金,只用自己可以承受的資金來投資。
何為“投機心理”?就是相信短期波段操作,賺把錢就跑。這違背了基金投資的“長期”原則,股市變幻莫測,永遠不要嘗試著去預測,更不要去搞什么短線操作,要轉變投資觀念和方式,從短期投機轉變到長期投資。
何為“喜漲厭跌心理”?希望股價一直上漲不要跌,這根本不可能嘛!指數往往在牛市的時候估值虛高,熊市的時候估值低迷,所以階段性的低估會提供很好的買入機會,在經濟周期底部的時候,買入一籃子低估的品種,然后耐心等待上行周期的到來,獲取指數基金上漲帶來的收益。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喜漲厭跌心理,做一個大智若愚的投資者,理性對待股市的波動,認識到漲跌對我們來說都是有利的。
何為“不知足心理”?就是感覺自己止盈止早了,感覺自己賺少了。沒人能預測股市,沒有賺到的錢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錢。做好自己定投計劃,并堅持按照長投溫度的策略買賣,賺自己能賺到的錢才是王道。
最后,何為“盲目從眾心理”?就是感覺自己的基金盈利還不如別人的股票,所有想換成股票,這也是很愚蠢的想法。只要能堅持閑錢加長期原則,以及根據溫度來進行定期不定額的策略,平均年化收益率15%-20%左右是沒有問題的,這個利潤在復利的情況下是非常可觀的,不能只看短期的效益。而且,股票投資確實能帶來更高的收益,但跟基金一樣,也是有很多原則和策略的,需要先進行系統學習才能開始實戰。要是盲目跳入“股市”,不還是一棵任人宰割的“小韭菜”嗎?
其次,要掌握“最佳心理姿勢寶典”。知道了這么多錯誤的心理方式,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第一,堅持做到“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也就是:尋找低溫度指數基金;開源節流,養大下蛋的鵝;不急不躁,坐等財富增值,享受復利威力。第二,做一名“佛系投資者”:指數基金長期內一定是向好的,但它什么時候跌什么時候漲都不受我們的控制,我們著急也沒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賺錢,然后把更多的錢投到低溫度的指數基金里,靜靜等待它上漲的時候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 ?
進入“基金訓練營”之前,我都沒有想到自己會收獲這么多,甚至沒有想過自己能堅持下來。今天是“基金訓練營”的畢業典禮,在這一天里,我思緒萬千,有對小伙伴們不舍的離愁別緒,也有對自己學習、成長的自豪,更多的是對接下來學習的努力和期待。
人,都是這樣,被命運推著往前走的同時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我,從來都不選擇和命運抗爭,命運既然 讓我選擇了“長投”,那么就從現在開始,不論路上多少艱辛,只顧風雨兼程,相信我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收獲!
【基金45期(12月10日)11班場內組4號傾然自喜---基金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