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近在我“身”上發(fā)生了什么?
當你看到我想聊健身的時候,你應該不會只是想進來看我八塊腹肌的吧——說實話,我自己也想看,只是目前還沒有,希望你沒有失望。
我開始系統(tǒng)的健身計劃兩月有余,前天做了一次體測,全部數(shù)值我記不清了,但我記得最關(guān)鍵的兩個:脂肪,—4.7kg,肌肉,+2.5kg。看到這兩個數(shù)字的時候,我的感覺就像回到上學時候看到考試卷子上寫了99分的成績一樣,充滿了滿足感。
教練說這個“成績”雖然不是最好的,但因為我基礎十分薄弱,訓練的頻率也一般,已經(jīng)很可觀了。確實也是,我基礎力量很弱,很多項目一開始連基礎標準都做不好。我是一邊減脂,一邊增肌,一邊增加體能,中間還做了康復訓練(矯正身體局部的不平衡),每周鍛煉也才3-4次。
回想我從今年初1月初有點沖動感的辦了健身卡,到2月下旬下決心花了一筆“巨款”買私教課,到3月份之前
10多次連續(xù)1小時的跑步體能訓練(雖然現(xiàn)在感覺是很輕松的事情),到最近2個月的混合訓練,不考慮身體上時不時的酸痛感,我經(jīng)歷過無知、不適、疲乏、懷疑的感覺,到現(xiàn)在適應,習慣,甚至可以享受的狀態(tài)。
我覺得我(被)改變的不只是身體的化學成分,還有一些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一些心態(tài)的變化,一些對學習方法論的探索,甚至關(guān)于整個人生成長與發(fā)展的思考……對的,我天上就長了一個“思想家”的腦袋,“胡思亂想”是我的自帶屬性。
于是,這兩天一直在琢磨著想寫一些東西做分享,不是“好為人師”想講給別人聽,更主要的是想自己總結(jié)一些有用的東西,用在“督促”自己繼續(xù)保持上面,以及用在生活其它方面的改善,所以我稱之為“筆記”。或許你也聽過,使人成長的不在于經(jīng)歷和年齡,更是在于對所經(jīng)歷之事的淬煉提取能力。在徹底冶煉之前,誰能知道一堆礦石里到底可以分揀出多少有用的礦物呢?
那么問題來了,我上面那么多“胡思亂想”,以及一些細節(jié)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要怎么分享呢?只能慢慢來,索性做一個專題連載分享唄,“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也是我這一陣子因為健身而重新理解的詞語。實際上,我規(guī)劃了大概十幾個分享主題了。
開始做任何一件事,尤其是長期性的事情,動機無疑最重要,你不知道為什么而開始,你也就不知道為什么而放棄。所以,我的第一篇筆記就是關(guān)于動機和動力的,我喜歡娓娓道來,希望你不閑話嘮。
二、我是如何開始健身的?
說來我的身體很“奇葩”,在25歲之前我基本屬于瘦弱型,那時候我的身高也在175cm以上,但體重在60kg以下;但2013年—2014年兩年卻突然暴增到80kg,仿佛被打氣筒充了氣一般。80kg其實并不是一個很超標的體重,關(guān)鍵是它基本都是由脂肪組成的,所以很像水桶。
伴隨著我體重的猛然增加,我開始聽到了來自各方人士善意或者惡意的“嘲諷”、“嫌棄”的聲音,和某些不太讓人舒服的眼神,甚至一度在我出現(xiàn)的地方,大家普遍熱衷討論“肥胖”話題,完全不顧我分分鐘可以“犯罪”砍人的心情(也就是在這里說說,我其實是脾氣很好的人)。最“過分”的是我的父親,他最近兩年見我第一句話必然要“咒”我:“你看你都胖成啥樣了,你這樣還怎么找女朋友啊?”
處在這種無論走在哪里都自帶負能量“吸塵器”的境況,我發(fā)誓一個人的心境絕對是沒法做到向體型一樣大度(大肚)的。我嚴重質(zhì)疑“心寬體胖”(我知道讀音是什么,但字畢竟一樣啊)這種將負面詞語與正面詞語放在一起形成新詞語的做法,難道不別扭?我猜要么是像唐朝那種以胖為美的時代造出來的,要么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瘦子出于無知或者故意諷刺而造出來的。
為了防止被揍或者被人想象著揍,也為了保持良好的節(jié)操,我友情提醒你一定不要在胖子面前說“胖”事,即便胖子自己表面若無其事,但請相信TA滿臉堆笑里已經(jīng)有一萬只“草泥馬”在狂奔了……牢記這點,你花幾分鐘讀我的文章就已經(jīng)夠本了。意思是說,如果你再讀下去就要給錢了——別跑,我是說我給你錢,哈哈!
即便因為胖事我是如此煩惱,我一開始所愿意做的也只是在別人說的時候假裝“一笑而過”(當然我心里是萬“馬”奔騰的),以及我盡量減少照鏡子的次數(shù)。后來有些改變,所做的也只是,第一,盡量不吃油膩的東西和吃飯不要吃太撐,第二,我“總有一天”會去健身房好好鍛煉的,到時候你們就不會“嗶嗶”了,只是那一天很可能是猴年馬月。
那時候我還算了一筆“經(jīng)濟賬”,我一想到花那么多時間——可以用來看書、看電影,哪怕發(fā)呆、睡大覺的時間,做大量枯燥、無聊、機械的動作,我覺得我還是忍受現(xiàn)狀更好,反正作為一個“真正的”男人,也不是靠外在吃飯的是吧?就這樣,我成功把自己“說服”了……
那一天的到來或者說提前到來,實不相瞞,是因為去年年底遇到的一位女孩子,不得不承認“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或者是盲目的,哪怕只是預期中的愛情。她身材超好——智慧如你,應該不會以為我只是因為外在而看上人家的吧?
當我在腦中YY我和她一起逛街的時候,一切應該都會很美好——但是有不對勁的地方啊:你這身材和人家站一起,和諧嗎?恐怕是侮辱觀感吧?她自己好身材一定對男朋友有身材要求的,即便她不介意,即便別人不說“鮮花插牛糞”,你自己好意思讓你心愛的人被人說“眼光不好”么?——絕對不可以!!!
于是我心里暗想,我是時候踏上健身的不歸路了,對,誰都不要拉住我!于是,周末的時候我開始去附近的健身房轉(zhuǎn)悠,咨詢,如果不是年底事多、時間緊,無法開始馬上訓練,我可能還等不及1月份辦卡了。就這樣,一個陡然的心念,推動了一個看起來沖動的決定,在一個有些艱難的開始之后,成就了現(xiàn)在的小有斬獲。
——這就是我關(guān)于健身的動機觸發(fā)過程。
三、找到你做任何說事情最重要的動機
不知道會不會有朋友“阿西吧”(還是注解下,韓版“馬”,發(fā)現(xiàn)自己好文氓)地想,本以為你會講一些高大上的東西,原來只是你自己的一個八卦故事?非也非也,八卦故事后面也是有“太極”之理的,現(xiàn)在開始“一本正經(jīng)”。
確實,我分享的這個動機對于你來說太過偶然。但你應該能注意到一點:我找到了——確切地說是被命中了“去健身”這個行為的最大的動機,一個重要到做到了以后美好度極高、不去做或者做不到痛苦度也極高的動機,所以它的動力是好幾千頭牛那么高!
首先,為什么不好的身材會影響我在喜歡的女生面前的自信而不是其它方面?因為我確實很在乎喜歡的人怎么看我,而不在乎其他人,我確實啟動了完美主義情結(jié)。又為什么愛情的成敗對我很重要?因為它本身對于很多人都很重要,對于有些“理想主義”的我尤其重要。為什么父親也拿“女朋友”的是威脅我沒用?因為沒有具體化和視覺化。
其實,即便在當時,我理智的一部分也知道,身材好一點差一點對于男人的愛情成敗確實也不是決定性因素,但那個時候,重要性的“多米諾”讓完美主義情結(jié)戰(zhàn)勝了理性,也包括之前不想健身以及拖延健身的“理性”部分。
所以,對于你去做一件事情的動機,你必須找到不得不做的重要理由。最好找到了再開始,就像在我自己決定健身之前,也有很多人善意地也很有說服力地勸告過,但我都無法采取行動。而在我決定了行動以后,我很自然地就克服了一些困難——主要是我沒允許自己放棄,我達成了一些效果,進而繼續(xù)鼓勵我堅持下去。
很有意思的是,越是推動力強的動機往往都不是出于理智,而是出于理想、情結(jié)、激情甚至一些負面的東西。這也看性格,對于本身就足夠理智和目標感很強的人,只要想到未來有足夠價值,也能“逼迫”自己死磕一個目標。是出于理智考量還是理想激情倒也并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但只要推動了你的進步,它對你就是獨一無二的重要。往大了說,你會因此感覺到深刻的意義,乃至一種使命感,所以你會自動獲得力量。
因為最重要的動機只發(fā)乎你自己的內(nèi)心,所以它絕對不應該來自你之外的動機,比如來自父母的安排、別人的勸告,更不是盲目跟風。動機的力度決定了你的速度,同時決定了你在面對困難時是迎難而上,是自我懷疑還是馬上放棄。你騙不了自己,如果是你發(fā)自內(nèi)心的動機而做的選擇,對于你的潛意識來說,你是愿意負責并全力以赴的;如果其它因素參與過多,你的潛意識就會分散能量、找到借口,而且把你自己也騙了。
如果是自己完全有決定權(quán)的事情倒也還好,可能生活中更多面對的是一些你必須去做的事情(比如在還沒有更好的選擇之前,你不得不從事的每天工作),但你確實感覺動力匱乏,這又怎么辦呢?因為時間對你是最寶貴的,聽之任之和應付的做法絕對不可取。
你需要反過來為它賦予長遠意義,一定能找到;你需要從細節(jié)中找到樂趣,享受才不艱難;你甚至為了對得起時間,也要在不得不做的事情上每天進步一點點。很多時候,你在一件事情上的進步經(jīng)驗是可以復制到新的學習過程中的,所以做任何事情你最好都是想清楚、也做清楚的,敷衍也是有慣性的。
詭異的是,我一直在說做事情的動機最重要,但它也只是在最困難的開始時期重要,到后面因為本身的熟練以及成果的刺激,實際上它已經(jīng)變得可有可無了。就像推動衛(wèi)星上天的火箭,必須足夠有推動力以把衛(wèi)星送上天;而當衛(wèi)星進入軌道自動運轉(zhuǎn)的時候,火箭就沒有用處了。我現(xiàn)在回過頭去看當初走上這條路的動機,自己也想笑,我為什么沒有早點知道它帶給我的好處,早點來做呢?
這讓我想到,為了避免在生活其它方面出現(xiàn)這種“相見恨晚”的局面,我需要更加開放的視野,更有長遠眼光,更加嘗試新鮮事物。
每一個新的進步,都是讓自己變成理想自我的階梯;每一次對新事物新的嘗試,都打開了我們認識世界的一扇門。梯子是高度,門是廣度,我們不應該放棄自我完善,也不應該放棄撲向新世界,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