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3.1了,但我還在寫二月份的日記,可以說這日記寫了一個月嗎?
簡要介紹一整天:早上六點多隱約聽到鬧鐘,這鬧鐘不吵輕輕的,挺好的有點人性化,賴了會床,到六點40多起床,7點洗漱準備出門去晨讀,在路上本來打算看那個練普通話的視頻,但是看到標題“三胞胎”的一些話題,就被吸引著點進去,我還記得我告訴自己看看她們長啥樣我就退出來但是點進去之后就看完了她們的一兩個視頻花了幾十分鐘,邊吃早餐邊看。晨練人沒來齊,最后也基本我自己讀。
上課,有點小困,打了哈欠,那個老師提醒打起精神估計在對我說,這個老師很好,他說話很溫柔,幽默風趣,不給我們很多任務,經常分享一些故事,從故事中告訴我們一些人生道理,講一些個人經歷來激勵我們。他講到他在韓國的經歷:他那時候留學沒錢經常去干兼職,去頤泰苑(上次踩踏事件的地方)貼牛皮癬,每天干完活就回地下室學習,有一段時間三餐吃泡面,晚上七點去買那些最便宜的蔬菜補充維生素,因為吃不上水果,后來過了半年有了獎學金生活才慢慢改善。他講的時候不是那種很凄涼的講,而是略帶幽默地講到那段經歷,不是就是要求我們要怎么去做,而只是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現在的生活也是挺幸福的,珍惜這種大學的學習生活時光。我也想到之前高一住宿以為家里要供好幾個孩子上學,自己有時候每頓就點一個青菜,那時候每個星期只要40塊錢的伙食費,那時候也是拼命地學習,但是我那時候一邊自卑,一邊努力要學好,但是效果也并不是特別好,現在回憶起來更多是一段比較壓抑的時光。對比一下似乎每個人或許都有那段比較艱難的時刻,但是當我們重提舊話,確實能獲得一些感動,但是回顧現在的自己,似乎自己也不再是當初那個少年,就好像中年油膩大叔回憶自己年輕奮斗是艱苦奮斗的時光,好像更多的是感慨,但是一旦回到現實自己是否還有當年的那種決心毅力,是否還想再回去,是否還能承受得住?我不知道為什么說到這個,但是這就是我當時想到我的經歷。
最后還是迷迷糊糊地上完課,然后和好友忙著課程設計,這一周都是搞這個,終于搞完了,最后只剩下寫報告,然后回圖書館去學習,但是也沒有學到什么,只是在干一些瑣事,像修改申請活動的策劃書,像詢問老師,像寫報告,最后終于搞完這些瑣事,已經到下午四點了,中間有吃飯和休息一下。
接下來也不想干其他事情了,有種搞完事情解脫的感覺,有點煩躁,所以決定練練書法平靜一下心靈,練書法本來想照著b站的教程練習,但是還是打開了我最近稍微看了一下的動漫——致不滅的你,然后就停不下來了,一直看到六點多只剩下最后一集,書法也只是練了一會就不練。但是,真的好喜歡這部劇,好感動,講述一個由一顆白球變成石頭再變成狼再變成人的故事,主人公不死不會死,可以不斷復活,可以變成失去朋友動物的故事,很治愈很感人但是刀子很多,不劇透了,強烈推薦,感覺它能喚醒我最初看動漫的那種感覺,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那種沉浸于一個新世界之中的感覺,去走他的路,做他的伙伴,雖然這樣說感覺好像在逃避現實,但是我感覺每次回憶起一些動漫就能給我帶來那種像童年那樣夢幻的感覺,能觸發很多內心的情緒感覺。以前有個朋友說長大工作你就不會看動漫了,我那時候不信,現在還在大學但是我已經很少有這種沉浸式追番的感覺。回來走在路上,看到那么多人,莫名有種很感動的感覺,夕陽還有一些,行人熙熙攘攘大家也都很愉快的樣子。
晚上協會團建,我是策劃的一員,但是結果不是那么好,我的表現也沒有以前那么亮眼,過于在意自己,反而放不開,經常會想我怎么準備得這么不好,大家的情緒怎么樣,大家是不是不太喜歡這種活動,大家可能以后不怎么會來參加活動了,我的琴技怎么這么差,暑假沒有好好練,別人都那么厲害。我覺得這就是我當時的思緒,被思想所占據,塞滿了東西,自己也沒意識到自己的這些想法。所以,最終結果自己感覺不好,有點疲倦,
總結:一大筐瑣事,其實根本不重要,抓不住生活最重要的。太過于在意自己,有太多恐懼,面對問題更多是逃避,逃往音樂和一些視頻。
但是剛剛看了你的日記,確實挺輕松愉快的感覺,有感而發,希望這里面的負面情緒不會傳遞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