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新中國出生的人們來說,最熟悉的就是歌曲《臺灣同胞我的骨肉兄弟》里的阿里山、日月潭和毛澤東主席那句響亮的口號——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了。
自1624年荷蘭人侵入臺灣,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50年之久。1949年蔣介石統治臺灣。至今將近400年分離,全國解放也70年了;他們生活的怎么樣?
退休閑暇,我來探望下這些海外游子。
北海出發,下午四點半,網約車奔赴福成機場:
北海福成機場——廣州白云機場,航程一個小時
機上沒有餐食,到酒店九點了,附近有家四川飯店,重慶烤魚,我喜歡,再來兩瓶冰鎮的珠江啤酒。
回到酒店,同學發起,我的小學同學又網聊了起來……
第一天,廣州白云機場——臺中清泉崗機場,航程一小時四十分鐘。
這是臺灣長榮航空公司的A321——200班機,航班人員的普通話說的非常好,反倒是顯得大陸的觀光客南腔北調了,空姐如林志玲般充滿甜度的語音,這是一種油然而生的親近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當我的腳步踏入祖國臺灣這片土地的時候,不由得想起了宋之問的這首詩,激動、興奮、惶恐,一種親人相見般難以抑制的沖動。
隨處可見的繁體字,似乎再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穿越,如桃花源,一個現實的世外世界,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臺灣人口2300萬,3.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外形似一番薯,南北最長處394公里,東西最寬處144公里。
本次旅行,由臺中機場進入臺灣,逆時針一圈,行程1800公里,最后由臺中機場返回大陸。
臺中市,是臺灣中部的經濟、交通、文化中心,建于清朝,公元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曾一度為臺灣首府,此區自2008年起便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GDP總量3774.95億元,常住人口270萬人,人均GDP為13.981萬元,是不是很令人羨慕。
在這兒,我們參觀了彩虹眷村。
眷村是臺灣的稱謂,是當年為了安置來臺的軍隊,特地規劃出的土地,安排他們及家屬居住,時間久了,就住滿了軍人眷屬。
眷村一位退伍老兵、如今已經年近90的老爺爺用了多年時間,一點一點,讓自己稚拙的彩虹鋪滿了眷村中的每個角落。
在這片眷村即將被拆掉時,很多人站出來聯名要求保護這個區域,經批準,這些區域被永久的保護了起來
晚上,就住嘉義縣。
這里史稱諸羅縣,乾隆年間,天地會造反,當地義民曾協助朝廷部隊數次有效抵御天地會的進攻,乾隆帝為了嘉獎他們的行為,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諭令將諸羅縣改名為嘉義縣,取“嘉其忠義”之意。
第二天,上午游阿里山。阿里山,位于臺灣省嘉義市東方75公里,由跨南投、嘉義二縣的18座大山組成,屬于臺灣最高山——玉山的支脈。
六點起床,七點出發,延綿的盤山公里,兩個小時車程。
隨著海拔的不斷提高,植物從700米的擯榔樹逐漸上升到了茶園,高山茶當然是越高越好,凍頂的茶絕對稱得上高山茶中的真正極品了。
到了停車場后,一個小時的步行,阿里山是成熟旅游地,木質臺階和石階非常完善。
阿里山云海,有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傳神。
海拔最高處2274米:
這里可以看到已經生長了2300年的神木——檜木。
讓你瞧瞧它們的年輪,這是真實的原始檜木年輪,檜木是紅檜與扁柏合稱,柏科屬大喬木。生存僅見于北美、日本及臺灣阿里山區,是臺灣最古老生態系統,比銀杏、水杉等同為世界頂級的古老樹種更為珍貴。瞧這已經生長了2000多年檜木年輪,是不是讓人唏噓。
最為痛心的是,自甲午戰敗,1895年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之后,日本迅速派人來阿里山進行森林資源調查,1900年發現了阿里山30萬株珍惜的原始檜木資源,從此開始了一場浩劫。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0月25日臺灣光復——日本歸還臺灣給中國止,日本在阿里山持續三十余年的砍伐,用于建造艦艇地板、神社等,其天然的紅檜、扁柏等珍貴樹種幾乎被砍伐殆盡。
山上午飯后,奔赴下一站——高雄的佛陀紀念館,約兩小時行程。
高雄市,臺灣第二大經濟城市,產業基礎雄厚,GDP總量4095.28億元,常住人口278萬人,人均GDP為14.731萬元。
佛陀紀念館“前有八塔,后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格局,塔身設計為覆缽式,供奉著釋迦牟尼舍利。
八塔有塔有館、內涵不同,其中的五和塔的五和的意涵為「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可見臺灣佛教在星云大師的帶領下,有了歷史性的發展。
晚飯前的景點——駁二藝術特區,這里沒有商業,只有藝術。
景區位于臺灣高雄市碼頭,前身為港口倉庫,2000年后經過改造,轉型成為以創新、實驗、前衛為理念打造的藝術展示區, 為藝術家及學生提供了一個創作舞臺。
傍晚就住于涵碧園汽車旅館,無疑,這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第三天,觀光,第一站,恒春鎮。
恒春站,位于中央山脈的南端,東鄰太平洋,西臨臺灣海峽,南鄰巴士海峽,是臺灣島的南部門戶,也是臺灣最著名的風景區。由于氣候溫暖,此地遍布蝴蝶蘭,恒春的古名“瑯嶠”。
清同治十三年(1874),恒春半島發生牡丹社事件,欽差大臣沈葆楨督辦軍務,到此巡視時,發現此地未設防,考慮到此地位于臺灣島最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四時如春,故取名恒春,并單獨設縣。
恒春鎮因為電影《海角7號》更加享譽中外,成了臺灣著名的電影基地。
隨便在鎮上逛逛,每家每戶門前都有花草,每一株都是精心灌養的,不為觀光客欣賞,只為自己愜意的生活。
第二站,墾丁國家公園與龍磐草原。
龍磐草原是一處隆起的珊瑚礁所形成的石灰巖臺地,也因為石灰巖的溶蝕作用,造成裂溝、滲穴、石灰巖洞等奇特的地形景觀,而使此地被列為墾丁國家公園的四大景觀之一。由于地形遼闊,面向廣大的太平洋,尤其一登上海崖,視野開闊,一旁的綠地、眼前廣大的海景和這里每年十一月到第二年四月的強大的季風,讓你記憶深刻。
不禁令人驚嘆大自然的美麗風采。另外此地晚上無光害,四周無屏障,是觀星的好場所,更是世界上可以欣賞日出與日落的絕佳地點。
來,讓我也拍一張。
第三站,貓鼻頭。
貓鼻頭位于臺灣島的最南端,介于臺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交界處,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形成臺灣最南之兩端之一。
第四站,白沙灣。
浴場可從事戲水、滑翔翼、帆船、釣魚、風浪板、跳傘等活動;每到夏日,游客如織,將海灘點綴得熱鬧非凡。
晚飯后,約三小時盤山路程,奔赴下一站臺東市。
臺東市生產稻米、甘蔗、菠蘿、檳榔等,是臺灣的主要糧食產區。人口11萬,面積100萬平方公里。
傍晚就住于知本金都溫泉大飯店、知本溫泉是全臺灣蘊藏最豐富、質地最優良的溫泉,是世界級溫泉勝地。知本溫泉位于臺東市西南郊17公里處
溫泉,留個背影兒。
可以好好睡一覺了。
第四天,第一站,臺東珊瑚博物館。
臺東珊瑚館位于寶島臺灣臺東縣。鎮館之寶“赤紅珊瑚”,重達24公斤,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大赤紅珊瑚。
臺灣是世界上最大的紅珊瑚產地,大約八成的紅珊瑚產于此地。
接著的景點,就是沿著臺灣東海岸線,由臺東到花蓮公路上,東面是太平洋,西面是中央山脈,一路風景如畫。
第一站,伽路蘭。
第二站,石雨傘。
第三站,北回歸線。
第四站,太魯閣風景區。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由這里開鑿的這條橫跨東西的中橫公路,開通花了將近四年時間,死亡212人,傷殘702人。這是一條用血肉筑成的公路
傍晚就住于花蓮水丁香民宿,相當于大陸的“農家樂”,干凈、舒適,
第五天。
臺灣環島游游,有三處難走的盤山路,第一段阿里山,第二段高雄到花蓮,第三段花蓮到臺北。臺灣旅游局為了安全、也為了游客不至于太辛苦,第三段改為小火車,一小時的路程,很貼心的服務。
而大巴師傅需要拉著行李跑兩個半小時的盤山路,其實,旅行中,最辛苦要數司機師傅了。
第一站,平溪,放孔明燈。
孔明燈又稱許愿燈,在大陸,放孔明燈活動早已被取消,因為這非常容易引起火災。
我在孔明燈寫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表達我的祝愿。
第二站,九份山城。
九份老街是臺灣新北市瑞芳區的一處景點,這里可以眺望基隆。
九份老街是日本統治時期的重要例證,當年日本在這里開采黃金,并留下大量礦坑,建筑群是順著地勢沿山建造而成,主要是各種酒館、小吃、手工藝品。
第三站,西門町。
西門町位于臺北市。
臺北市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工業、商業中心,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5萬,人均GDP為19.682萬元人民幣,這是個很好的水平。
西門町是臺北西區最重要的消費商圈。西門町的地名來自日本,當時的居民大多居住于臺北城內,而西門區域就是他們的休閑場所。
臺北的小吃非常豐富,我們就取消了晚上的團餐,改小吃了。
晚上就住沐舍時尚酒店。
第六天,臺北,首先參觀了臺灣國父紀念館。
中山先生是中國革命的先驅,受到臺灣、特別是大陸人民的普遍尊重,,看了紀念館的設計不免唏噓。
中山先生帶領中國走向光明,所以我覺得設計更應該簡潔現代。
第二站,士林官邸。這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官邸,蔣公曾在這里居住了26年。
其實,蔣初到臺灣是住在草山的。因有落草之嫌,1950年士林官邸落成后,蔣公就遷入士林官邸。
第三站,臺北101大廈
在少有摩天大樓的臺北,101大樓絕對是鶴立雞群一枝獨秀,在市區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101大樓的身影。大廈高509米,由101層組成。
到臺北,若是不去101那就不算來過臺北,就好像北京的長城,東京的天空樹,巴黎的艾菲爾,紐約的帝國大廈。
大廈2003年落成,2004年,臺北101大樓被認定為三項世界第一,分別為世界最高建筑物、世界最高使用樓層以及世界最高屋頂高度,是臺灣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行程一個半小時,入住桃園東森林渡假酒店。
第七天,第一站,臺灣著名風水寶地——慈湖風景區。
蔣介石于1975年在臺灣去世后,沒有下葬,其靈柩就暫時安放在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陵寢里。
又行程兩個小時,來到下一站。
第二站,日月潭。
瞧瞧,日月潭的碧波
日月潭中間還有個小島——拉魯島
傍晚,逢甲夜市,又是各種小吃。
第八天,臺中機場
回大陸的時候到了,八日的寶島游,感受了臺灣曾經的高速發展,也感受了臺灣同胞深切的赤子之情。
最后以這首小詩,結束這次愉快的旅行
慈母倚門望
游子何時歸
待到團圓時
臺北共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