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進步是否會帶動道德的發展?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而《墨鏡》給出了一個悲觀的答案。
更可悲的是,電視劇里的劇情正在現實中上演。
曾經有人說過這么一段話:
再懦弱的人,只要發現自己站在了大多數的一面,便會毫無理由地理直氣壯起來,甚至因此而枉顧事實的對錯,他們從此覺得自己就是勇士了。
其實,真正的勇敢不應該是即便所有人都不認同,仍然可以堅持正確的東西么?
真正該被憎恨的,正是這樣一幫躲在人群背后的蠅營狗茍之輩。他們所謂的正義,只不過是借由網絡發泄自己在現實中累積的暴戾之氣而已。
這群人,實際上就是手里沒拿刀的劊子手而已。
? ? ? ? ? ? ? -----《吳京被逼捐1個億:那些網絡殺人犯們》
竇文濤帶著一股讀書人的氣質,這股氣質讓他對自我有明確的定位和清醒的認知。
他既不出世也不入世,不樂觀也不悲觀,愛錢愛女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有時甚至是故意把自己扔到很低的位置。
年紀已長,卻不失一點理想主義的情懷。
不張揚,不頹廢,圓滑地周旋在各種場合。
既有書香的縹緲,更帶著一股醒世的煙火氣。
普希金說,“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
卡萊爾也曾提到,“過去一切時代的精華都在書中”。
羅曼羅蘭說讀書令人自信,自會有一種從容不迫、雍容高雅的風度。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歲月從不敗美人。你的言語里,文字中,笑容里,眉眼中,藏著的都是讀過的書。
你讀過的書,見過的風景,愛過的人,最后匯聚而成的,就是你的氣質。
? ? ? ? ? -----《你讀的不是書,是氣質》
真正懂你的人,知道什么時候該陪著你大笑大鬧,什么時候只要默默陪伴著就好,以及什么時候你只是想一個人靜靜地待著。
因為有的快樂和哀愁需要有人分擔,有的寂寞需要有人陪伴,而有些傷口只能自己獨自舔舐。
真正懂你的人,你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或者就一個眼神,他就明白你所有。而不懂你的人,即使你解釋再多,也徒勞無益。
那些整天說愛你在乎你,但你說什么他都不認同,講什么他都不理解,解釋了半天都不在同一個頻道上的人,并不是真的愛你在乎你,只是表面如此而已。
人這一輩子,真正懂你的人不多。不在乎你的人根本不屑于去了解你,更別談懂你了。無論家人、朋友還是愛人,懂你的人,都是真心對你好的人。
? ? ? ? ? ------《找一個,懂你的人》
人性本就復雜,更何況是吃喝拉撒全都攪和在一起的飲食男女?日日相對夜夜相擁的親密無間里,滋養著夫妻恩情和愛意,也滋生著嫌隙和齟齬。
而我們在婚姻里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渴望對方成為完美伴侶,卻放縱著自身的缺陷與不足。
畢竟誰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以法律形式認定彼此,便意味著接納對方的全部。漫長的煙火日子過下去,需要愛情之外的智慧、耐心和容忍。
完美的婚姻,從來都是兩個不完美之人的相互包容與成全。
? ? ? ? ? ------《好婚姻的標配是什么?》
是不是瞬間覺得自己所有的委屈難過不甘心都特別矯情?
我也曾看過一個環衛工的采訪。
凌晨三點,晚睡的年輕人還沒回家,他已經開始工作。
記者問:“是不是很辛苦?”
他拎著破舊的大水杯,木然憨笑:“干啥不辛苦?但是總得干點啥啊。”
大白話,也是大實話。
誰愿意凌晨三點就去掃馬路,誰愿意烈日下塵土里揮汗如雨。
但是,人活著,總得干點啥啊。喜不喜歡,也得干。
也許我們比他們多一些選擇,但我們懶惰和矯情的余地,其實也非常有限。
因為眾生皆苦,人生在世,有些苦,誰都躲不了。
沒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
? ? ? ? ? ? ------《好的人生,都是從苦里熬出來的》
而如何在這樣高壓的環境下,讓生活過的更自在,更愉快,更開心一點?我們可以努力爭取這三種自由,來緩解低迷的情緒和糟糕的狀態。
一、 財務自由。
其實財務自由不等于財富自由,而是擁有養活自己的能力,當你自己可以掙得必需要用的錢時,你才可以少受委屈,少吃苦頭,少看別人臉色。
就如漢密爾頓說的那樣:“控制了一個人生計的權利,就是控制了一個人意志的權利。”
二、 時間自由。
所謂的時間自由,不是你每天想不上班就不上班,想不學習就不學習,而是即便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外,你依舊擁有私人的時間。
周作人說:“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之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
三、 心靈自由。
我們之所以過得不快樂,其實大部分源于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感受和觀點。一個心靈自由的人,不是我行我素,而是能堅持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無聲告別》里有這么一句話:“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想在又忙又累的生活中,你只有,包里有點錢,生活有點閑,再堅持點所愛,才會活得輕松愜意。
? ? ? ? ? ------《活得開心的人,都擁有三種自由》
看過一個故事:
有兄弟倆,因為家鄉鬧饑荒,不得已去外地打工。辛辛苦苦一年,賺得一些錢,本想回家過個好年,沒想到途中遇到劫匪,身上的財物被洗劫一空。
歸途遙遙,兩手空空的弟兄絕望至極,在路邊大哭起來。這時,正好路過一位長者。長者了解情況后問他們:“被搶走的財物,會自行回來嗎?”
他們搖搖頭。
長者說:“既然財物不能回來,那你們眼前就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通往絕望,一條通往希望。如果你們選擇前者,劫匪不僅搶走了你們的物質,還有奮發的精神,那樣你們失去的代價也太大了;如果選擇后者,劫匪搶走的只是一點點財物,只要你們的心中還有希望,那么以后一切都可以重來,就看你們怎樣選擇了。”
弟兄倆對望一眼,異口同聲地說:“我們選擇那條通往希望的路。”
長者滿意地點點頭,知道他們會瓦匠手藝,就留他們在這里修葺房屋。三天后,長者給了他們盤纏和過年的費用,兄弟倆感激萬分。
長者卻平靜地說:“這是你們應得的報酬,你們不用感謝我,而應該感謝自己。因為你們選擇了希望,自己做了自己的貴人。”
是的,生活就是這樣,不放棄,不認命,命運才會垂青于你,才會給你翻盤的機會。
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貴人,但常常忽略了自己。我們總是抱怨上天關上了那扇門,卻忘記了自己可以推開一扇窗。沒錯,這世上,最大的貴人,其實正是你自己。
? ? ? ? -----《你不認命,命運才會認你》
為什么我們總是忍不住要在言語上勝過他人呢?這是我們的天性,我們天性喜歡勝過別人,相比落于下風,我們更喜歡在各方面占上風;
我們天性喜歡別人認同自己,當有人反對或質疑,我們會不由自主地維護自己,用自己的聲音壓過反對和質疑的聲音;
可是這種欲望卻在談話中把我們拉得越來越遠,它讓我們遺忘了溝通真正的目的,遺忘了對我們真正重要的東西。
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他人,是我見過的情商最低的行為。
如果你碰到這樣一個人,在不傷害原則的情況下,不妨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在恰當的時候認輸,也是一種智慧。
? ? ? ? ? ? ? ? -----《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