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其,科學家,詩人、科普作家,英語造詣很深,翻譯過不少文章。
?在考上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后,高老感到自己英文程度很差,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趕上。
他采用了兩個辦法:一個是清晨7時前就起床,到大操場上朗誦英文讀本,一遍又一遍,直到背的爛熟為止。一個是默記,在午飯和晚飯的時候,帶著英文單字卡片,正面是英文,背面是漢文,天天默記。久而久之,就和英文單字認識了。
不久之后,就能聽懂英文教師講課了。
到了中等科三年級,英文讀本除了語法書外,還有《天方夜譚》和希臘神話,到了中等科四年級,?讀本換成了《魯濱遜漂流記》,其它功課也用英文教學。進入高等科后,英語課程有《雙城記》;詩人雪萊、拜倫的詩集,莎翁的《威尼斯商人》等劇本。
?在高等科一年級,開始學習用英文寫作。并組織英語學會,交流英文寫作經驗,演英文劇等。
梳理高老的英文學習經驗,不難發現這幾個值得注意的要點:
要有極強的改變現狀、提升英文的愿望這屬于主觀層面的認識,個人必須有強烈的提高英文水平的愿望,這是在持續進行下一步學習過程中不竭的動力。?
高聲朗誦、熟練背誦是任何一門語言初學階段必做的功課朗誦是練習語音、掌握語言節奏、增強語言感知力的重要手段。同時,誦讀要和默記相結合,才會更好地感知詞匯、句法的使用。
語法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盡管高老并沒有具體提及怎樣學語法,單就有專門的語法書這一個側面來看,當時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是十分重視文法的。?
語言材料的閱讀要選擇名家名篇,大量、深入地閱讀? 從高老談到的書目來看,全都是經典的文學作品。而對比現在學生教材,大部分都是為了“貼近學生”而編造的材料,語言的可讀性差,文學性更談不上,讀來無味。
在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后再進行寫作反觀現在的教學,經常是只學了十幾個單詞,就要學生寫出一篇短文——因為考試就有書面表達啊。為了考試的需要而完全無視語言學習的規律,這也算是應試教育的又一罪狀吧。不過反正罪狀已經夠多了,再多這一條也不痛不癢了。然而對學生的影響卻很致命:很多學生因此認為自己不是學英語的料?而早早地放棄了學習,這 真是莫大的諷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