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現在縱覽各大哲學流派,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體會智者們思考的相通之處,感受以不同方式認識世界的殊途同歸。既折服于智慧的恢弘和偉大,也增強了探尋真理的信心。逐漸發現世界其實有生命的,世界有著自己的智慧,我們暫且把這種智慧命名為超級智慧。
現在隨我開啟發現之旅。
一是佛道儒之間的聯系(注:這些聯系只是作者本人主觀想法,不具有學術的嚴謹性)。
儒家講“中庸”。“中”的真正含義,是“恰如其分、恰到好處”。這與道家所講的“遵循中道”,佛家講的“中觀”,都有相似之處。佛家講的隨緣,隨遇而安。
道家說“無我”。宇宙中萬物本是一體,人達到與萬物一體的狀態時,就將超越有限而融入無限,享受到無限所給予的絕對快樂。“無我”,指的就是超越了有限而融入無限的終極狀態。這種狀態,和儒家董仲舒所說的“天人一體”,佛家所講的“破我執”后的“無我”狀態,不盡相同,但也相去不遠。大家各種用自己的解釋理解世界的超級智慧。
佛家說“無常”。“諸行無常”,意思是一切和事物都在剎那地變化。儒家的《易傳》說:“宇宙萬物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道家的莊子也說:“事物在不停地轉化為別的東西。”在這點上,三家基本達成了共識。乃至當今社會最為主流的量子力學不也是這個意思么?世界是不確定的,是持續震動的弦。多么有意思和巧合。超級智慧被大家解釋成了各種不同的樣子。正如瞎子摸象,每個人自己都是對的。我們仍在努力了解超級智慧的樣子以及運行規律。
再來。佛家的佛,道家的道,儒家的中庸,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大家在學習和理解諸子百家的時候,是不是總覺得有一層紗,大家恍恍惚惚明白了,有模模糊糊不清楚到底說了什么?反正我有這樣的感覺。有一種說法很有意思,其實從古至今,東方西方的先賢哲人本人都是了解了世界的超級智慧。他們其實明白的是同一種道理,同一種智慧。但是由于大多數的我們無法理解這種超級智慧,所以就需要我們不斷的開啟智慧,開啟心智,或者說啟動元認知(思考思考的思考能力,參見李笑來的概念),不斷的學習,進化,不斷的接近超級智慧,學習超級智慧。
大家覺得可能還是有些抽象。咱們舉個例子。比如超級智慧的終點在華山之巔。我們所有的人其實都在爬山的路上。佛道儒是其中的康莊大道,釋加牟尼,老子莊子,孔子孟子是三只登山隊中的領軍人物,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天資聰慧,都成功抵達了華山之巔,接受了超級智慧的洗禮。佛道儒了解到超級智慧的美貌,于是立言立說,向世人介紹超級智慧的種種優點。限于他們自身能力以及我們自身能力的接受程度,我們間接看到了超級智慧不同樣子。當然山間的小路也是可以爬上山巔的,但是需要更加強大的努力。比如后來的朱熹,王陽明,西方的尼采,叔本華。當然不一定準確。大家可以理解我的意思。
結論。世界擁有超級智慧。等到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去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