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在網上購物平臺購買某件商品時,除了看產品價格與產品描述外,你是不是還會特意點擊『客戶評價』這一欄,并且特別關注『客戶追加評價』以及『差評』?
? 當我們到一個不太熟悉的地方,想找個飯館吃晚餐,你是不是會打開如美團這類的APP,查看飯館排名以及客戶點評?
? 當我們想要報讀某個機構的興趣班,但不知道該不該花這次錢時,你是不是會找一下已經在讀的朋友或已經體驗過的朋友,問問他們的意見?
以上的幾個案例,都在悄無聲息地產生著一種心理學現象——『社會認同效應』:
當我們在進行某項決策時(例如消費),會在潛意識里受到別人的影響,進而參考別人的建議和意見,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當人們處在某種不確定的狀況下,往往會認為他人的行為或想法能夠給自己以方向。
『社會認同效應』是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而營銷活動也可以通過這個心理學效應,進行獲客、影響消費決策。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幾乎所有商家都極其注重『好評』,有的還會提示客戶在確認收貨給予好評后會返現XX元;而有的購物平臺還會對商品進行某個主題的排行榜,例如“最受好評的護膚品”、“媽媽最愛的育兒書”等等,讓客戶一眼就能直觀了解該商品是否具有良好的社會口碑。
在教育培訓行業里,機構常常用各種方式促使家長進行『轉介紹』,也是在利用『社會認同效應』。當然,其前提是,機構必須把課程服務做到位,讓家長滿意并且產生好口碑,家長才會樂意主動進行『轉介紹』。
綜上所述,若要通過『社會認同效應』來進行營銷,必須滿足一個大前提,就是:貨真價實、提供優質服務!
在某購物平臺隨便截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