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看了這么多書,可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困惑。
面對這個人生難題,松浦彌太郎用成功的人生經(jīng)歷,告訴我們:其實,人生的成敗與否,不在于學識多少,而在于如何規(guī)劃與經(jīng)營自己。
松浦彌太郎在《超越期待》中曾說:“所謂商人就是做生意的人,我把自己當作從商資本,從十幾歲開始就一直在經(jīng)營自己。”
松浦彌太郎在17歲時,高中輟學。他在沒有學歷,沒有經(jīng)驗,沒有背景的情況下,愣是憑借一身孤勇,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品牌書店,還將銷量慘淡的日本老牌雜志《生活手帖》,變成銷量百萬冊的生活指南。
如今,在日本,他不僅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成功人士,還是一位著名的暢銷書作家,曾出版《最糟也最棒的書店》《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100個基本》《像我這樣輕松地生活》等暢銷書籍。
他將多年的經(jīng)商之道以及人生經(jīng)營原則,寫進這本《超越期待》中,用風云變幻的商海往事,為我們上演了一場,如何將一手爛牌打成逆襲王者的人生好戲。
01 工作是擁抱幸福人生的唯一捷徑
一天24小時,我們至少會將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工作上。這就意味著,一生中,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中度過。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也將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幸福指數(shù)。
閨蜜阿麗隔三岔五就會向我吐槽:“工作太累了,我真不想干了……”剛開始時,我還會試著安慰她幾句。可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每次見面,她都會說這句話。
前幾天,我剛看完松浦彌太郎的新書《超越期待》,恰巧在街上又遇見了阿麗。我嘗試著用書中的內容,引導她重新認識個人價值,我問她:“阿麗,你想過這份工作能幫到哪些人嗎?”
阿麗先是一愣,然后滔滔不絕地對我說:“公司的內勤,當然是負責幫助大家做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情了。要說能幫到哪些人啊?公司上上下下的每個人都離不開我的幫忙啊!銷售部與客戶簽訂的每份協(xié)議,都是我負責校對與打印的……”
這是阿麗第一次在談及工作時,露出了燦爛的笑臉,我知道,此時,她已經(jīng)找到了工作的意義,也重新定義了個人的價值。
正如松浦彌太郎在《超越期待》中,所說:“只有那些能夠幫助人們消除困惑的工作,才值得讓我?guī)е湴痢⑵瓷先松σ愿啊!?/strong>
生活中,相信有許多人與阿麗一樣,每天在工作中忙得焦頭爛額,時間一久,便容易產生消極的抵觸情緒,讓自己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所以,只有當人們找到工作賦予自己的人生意義,懷揣著一顆利他之心,在給予中獲取快樂,在付出中收獲滿足,在社會中實現(xiàn)個人最大價值,才能重獲人生的幸福與快樂。
02 利他之心是構架人際關系的重要橋梁
無論工作,經(jīng)商,還是做人,我們都應該用一顆利他之心,去感動身邊更多的人。因為,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我們也會收獲到更多的意外收獲。
在韓國綜藝片《偶然的社長》中,有一位70歲的老奶奶在丈夫離世后,獨自經(jīng)營著山村中唯一一家小超市。
在寒冷的冬日,她會在自助販賣機上方,放上一些硬幣讓流浪漢與忘記帶硬幣的人,也能喝上一杯熱飲;她會為異國他鄉(xiāng)的打工者送去親手腌制的泡菜,讓他們感受來自家庭的溫暖;她還會幫鄰居們照看孩子,時常與孩子一起在超市門口踢球……
這些年,她與顧客之間的關系,從買賣雙方一路升級為朋友、姐妹,再到家人。
老奶奶外出辦事時,顧客們會輪流幫她照看店鋪。有時,店里無人,顧客也會主動將錢放在收銀臺上。
老奶奶的女兒不忍心看著年邁的母親,一個人孤單地守著小超市。她提出接母親回城安享晚年,可老奶奶卻對女兒說:“超市就是我的家,這里有我和你父親的所有回憶。我哪都不去,我要一直留在這兒,用另一種方式去悼念他。”
原來,老奶奶的丈夫在世時,就非常喜歡幫助他人。這對老兩口的小超市除了為村民提供日常所需外,平日里,客人們還會經(jīng)常來店里坐坐,喝喝茶,與二老一起閑談家常。
如今,丈夫雖然不在了。但是,老奶奶卻依舊決定要將這份利他之心,傳遞給更多的人。她用一顆慈愛之心,溫暖著每一位顧客,幫助他們抵抗來自生活中的嚴寒。
正如松浦彌太郎在《超越期待》中,所說:“做生意最基本的是超越人們的期待,總之,為人效勞,讓對方高興、有錢賺,自己最終也會因此獲得利益,這就是生意的基本,秉持這一原則,我們才能得到信任,生意才能得以持續(xù)。”
老奶奶將超市當成家一樣經(jīng)營,顧客光臨就像到家中做客一樣。老奶奶用熱情的待客之道,歡迎著每一個位客人,為他們提供生活上的幫助與便利。
所以,當其他店家的生意受到新冠病情的影響,大不如從前時。老奶奶這家小超市,卻比之前經(jīng)營得更加紅紅火火。
03 重塑人生,從改變認知開始
為什么有人一直努力工作,卻依然得不到上司的重用?為什么當初一起進公司的同事,如今,人家升職加薪,而你卻還穩(wěn)坐釣魚臺?
松浦彌太郎在《超越期待》中給出了答案:“只是差不多地做完上司分配的工作,不足以取得上司的信任。如果能夠花心思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并積極表現(xiàn),不斷提供新方案,那么上司一定會更加器重你。”
想當初,稻盛和夫在大學畢業(yè)后,經(jīng)過導師的推薦,進入了日本一家百年企業(yè)——“松崗工業(yè)”。但是,當時的松崗工業(yè)卻因為經(jīng)營不善,經(jīng)常發(fā)不出工資。
當?shù)臼⒑头驕蕚渑c其他同事一樣,準備辭職,另謀出路時,卻遭到哥哥的一頓訓斥:你不好好珍惜導師的一片心意,遇到困難就退縮,這樣的人生還會有什么出息呢?
哥哥的一席話讓稻盛和夫如夢初醒。最后,他選擇繼續(xù)留在公司,可是,他也與大多數(shù)職員一樣,陷入了對前途渺茫的焦慮不安中,整日無所事事,郁郁寡歡。
心情不好時,他來到宿舍樓下,坐在河邊的椅子上唱歌。慢慢的,他走入了自己的內心,他不想再像其他同事那樣混日子,他要做出改變。
第二天,他將自己關在科研室中,開始鉆研起從未涉及過的領域,他相信只要堅持付出超越別人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戰(zhàn)勝那個懦弱的自己就是另一種人生的成長。
從此,稻盛和夫從零學起,堅持不懈,刻苦專研,終于成為繼美國通用電氣之后,全球第二個成功合成了“鎂橄欖石”——“U字型絕緣體”專利的人。
最后,稻盛和夫憑借一己之力,挽救了瀕臨破產的”松崗企業(yè)“,并也因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如果,當初稻盛和夫只完成公司領導指派的任務。那么,他就不可能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長,也不可能成為拯救公司的英雄,更不可能登上人生的巔峰時刻。
正如松浦彌太郎在《超越期待》中,所說:“在這個世界上,比起將自己擅長的事情變成工作,更多的人是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自己擅長的事情。”
工作不僅讓我們收獲到生活所需的物質財富,還讓我們的精神世界得以持續(xù)成長。
相信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觀察,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長,讓自己在擅長的領域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嶄新的未來。
寫在最后
《超越期待》是一部半自傳性質的成功商人日志。它讓我們見證了一名成功商人的奮斗與成長史。
松浦彌太郎用一顆利他之心,從一名成功的書商,到一名成功的雜志總編,再到一名成功的電商CEO,最后成為一名百萬冊暢銷書作家。
他用終身成長型思維,經(jīng)營著自己的每一段人生。他像一名英勇的斗士,主動開啟每一段嶄新的人生,接受著來自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zhàn),讓自己在工作中,獲得一次又一次的逆襲重生與人生成長。
最后,我想將這本書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分享于你:“人生并不是只有糟糕的事情。所以,請認真對待平時的每一次努力,無論何時,無端地放棄努力就等同于放棄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