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魚很瘦
寫盡世間百態 ? 仍然相信真愛
就算遍體鱗傷 ?也要笑得猖狂
昨天我想買幾本書,去周邊的書店逛了一下,都沒找到,想起之前有個讀者朋友好像轉行去賣書了。
她叫橙橙,之前遇人不淑,一個談了好久的男朋友本該計劃今天一起結婚,卻拋下她,回家去娶白富美了。
那段消沉的時間里,她幾乎每個深夜,都會在我的公眾號后臺訴苦,我怕回她不及時,就加了她的微信。
明明自己白天上班也挺累,還盡可能地及時回復她的消息,給她一點安慰。漸漸的,她想開了,又回歸了自己的生活,我也忙起自己的工作來,就慢慢地少了彼此的聯系,偶爾看她的朋友圈有在發賣書的消息,一副積極向上、努力生活的樣子,我也打心底地為她開心,幫她點贊。
我以為,我們應該算是朋友吧?直到今天,我想找她買書時,剛發了句:在嗎?就收到:XX開啟了朋友驗證,你還不是他(她)的朋友,請先發送朋友驗證請求,對方驗證通過后才能聊天。嗯,我被她刪了。莫名其妙地被刪了。一臉懵逼,措手不及。
其實,用了微信這么久,我自己也不是第一次被人刪掉,一開始,會覺得挺不可思議的,挺氣憤的,我的微信好友很少,大多數是認識的人,我不明白自己是做了什么事惹到了他(她),他們為什么突然就不喜歡我?要刪了我?既然要刪掉,當初又何必加?
但仔細想想之后,又開始釋然:不是也很正常嗎?他們憑什么要喜歡我。
社會現實,人情淡薄,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很微弱,就像一根細線,輕輕一扯就斷了。
我們早該明白:加了微信,不算朋友;徹夜聊過,隔著屏幕互舔傷口,不算朋友;見過面,喝過酒,不算朋友;熬過夜,通過宵,不算朋友........我越來越不懂,兩個人,到底怎樣才算是朋友?是不是非得我有錢、有勢、有利可圖,才會變得不缺朋友?
我從小就是個有點“雙面性格”的孩子,在陌生親戚、陌生朋友面前,呆不過三秒,就想逃回自己的世界去,睡覺也好,看書也好,打游戲也好,只要不讓我跟陌生人尬聊就好;而在自己家人、閨蜜面前,我心情好的時候,也會秒變“人來瘋”,當“開心果”什么的,也是無師自通。
我家人曾一度擔心我這么內向,會不會找不到朋友,孤孤單單地過一輩子?
而這一路跌跌撞撞地長大,年齡多了不少,朋友確實是越丟越少,同學畢業后,沒聯系,同事辭職后,也變回陌生人,人越長大,圈子越小,每天來來去去的,身邊就是那些人。
但慶幸的是,我還有寫作這條路,斷斷續續地寫了一年,認識了一些未曾謀面的朋友,天南地北,因為文章的關系,而互相認識,隔著屏幕,又熟悉、又陌生。
閨蜜告訴我:很厲害的人,才不會缺朋友;八面玲瓏的人,也不會缺朋友。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你強的時候,全世界都是你朋友。所以,我既不厲害,不八面玲瓏,也不強,就活該沒朋友嗎?
我之所以喜歡看動漫,就是因為特別羨慕動漫里,那種直白又純粹的“友情”,我覺得現實世界的“朋友”,太模糊,太婉轉,常常是:我當你是朋友,你卻在背后罵我傻B。
朋友,還有一個別稱,叫“人脈”,也是當今社會十分熱門的一個詞匯,各種“成功學”在教你該怎么積累人脈?利用人脈?
我之前開店時,有個顧客告訴我:現在做生意,主要靠的就是人脈,你熟人越多,路越好找,這可能也是事實,但真讓我們這些一無所有的人,感到絕望。
這個和諧社會,總會給我們一個“大家都是朋友”的錯覺,現在微信的泛濫,也會給我們一種“加了微信,互看朋友圈,就是朋友”的錯覺,但真的不是呢,錯覺就是錯覺。
所以,你能告訴我,到底,兩個人怎樣才算是朋友呢?還是,沒有永遠的朋友/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