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把《肖申克的救贖》重新溫習了一遍,這是一部沒有任何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靜的如一潭死水般的情節電影,對話情節大都慢條斯理。如果你不能保持一顆平靜且敬畏的心去觀看這部影片的話,那么2個半小時的漫長時間你很可能會哈欠不斷。
其實對待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這樣,只有你抱有一顆敬畏之心,平靜之心的時候,去從內心開始重視的時候,那么接下來的一切便是你吸取養分收獲的開始。
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習慣了做任何事情就可以馬上得到回報,但是大多數時候,并不是這樣。特別是沒有任何人關注的情況下,你如果又能夠保持一個獨立和清醒而平靜的靈魂去堅定的行動的時候,你便可以靠敏感和好奇心以及批判性去隨時隨地收獲,別人可能收獲的是功名利祿而你收獲的則是聰慧的大腦和充實的心靈。
主人公安迪因為被冤枉謀殺妻子和其妻情婦而入獄,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對重獲自由的希望。在外人看來,一個判了雙重無期徒刑的人還會有什么希望?可是大多數人表面上可能沒有太大的差別,但若是談到靈魂和心靈的時候,那就可能是千差萬別。同樣是都在牢獄之中的獄友,其他人可能只是在等死在獄中,而安迪通過幫助別人獲得更加寶貴的生命的意義,生命便不單有了廣度且具備了厚度。
他因為幫助海利而將財產贈予海利妻子而活得3.5萬美元而免去政府稅收的時候,他們一同在烈日下的屋頂暢飲冰啤酒,那一刻,雖然他們身處在獄中,但是我想他們的靈魂是自由的,再怎么堅固的銅墻鐵壁也無法阻擋他們共聚一起暢飲般的痛快。瑞德說了一句:“就跟在修自家的屋頂一般。” 啤酒都是一樣的啤酒的,但是不是每一瓶啤酒都能夠喝出自由的味道。
他因為持續不斷的給上頭寫信要求撥經費新建立獄中圖書館,時隔持續的6年之后,安迪終于收到200美元的撥款和一堆郵寄過來的書籍,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小小勝利的微笑,但是這并不是結束,他需要遠遠不是這些,這并不足以弄起一個圖書館,于是他繼續堅持的寫,并從一開始的1周1次的寫信頻率變成1周2次的頻率,最終在堅持到第10年的時候,上頭終于忍無可忍了,決定每年撥款500美元用于圖書館事務,同時郵寄了很多的各方面的書籍,于是這便改變了牢獄之中從來沒有的規則。不但新建了圖書館,而且鯊堡監獄的犯人可以參與到社會的公共事業當中去。
他幫助后一批入獄的湯米從0開始學習英文字母認識文字到最后湯米通過考試。
這一切的一切安迪無不表達著對于生活仍然抱有自由的希望,即使銅墻鐵壁的牢籠能夠能夠關注人的軀體。但是在這個世上,有些東西是關不住的,那便是人們對于自由和希望的堅守。
老布是其中的獄中的一員,一個行將就木,白發鶴鶴的老人,他在鯊堡監獄坐了50年的牢,他讀過書,在鯊堡監獄中管理著非常小非常小的書籍儲物間,然后每天推著書車從每一個牢籠前經過,給那些牢籠中的囚犯帶去精神上的自由,有時候也充當了物品快遞員的身份,幫助獄中人拿到他們從瑞德那弄到的東西。老布這樣的重復的動作做了50年,在獄中他有一定的地位,可是等到他出獄的時候,他并不愿意離開。鯊堡監獄能夠給他熟悉的一切,給他足夠的安全感,而外界社會經過50年的變化,早已不是他50年之前入獄之前的景象了,這個時候離開牢獄獲得自由的時候,他反而覺得格格不入了。這個時候,一方面和安迪一直尋求的自由重獲希望有點反襯的意味。另外一方面就像瑞德所說的體制化一樣:“監獄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習慣它,更久后,你不能沒有它”。這就叫體制化。
外在的世界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總是在尋找內心當中自由,而老布卻給我們闡釋了任何時候的當下也許才是真正的自由。于是自由兩個字,便在老布和安迪身上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做沒做違法的事,做沒做壞事,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外在的任何媒體渲染,人言流傳也好,那些都不是真相,真相只在于當事人那,所以當事人才最具有發言權。毫無疑問,安迪是沒有謀殺妻子和妻子的情婦的。所以安迪在獄中也一直沒有放棄他認為的對追求自由的希望。于是通過瑞德搞到了一把帶有銳利尖頭的錘子,以及掩蓋其挖洞的超大電影海報。
我從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人能夠像安迪那樣,將挖洞這件事持續20年,并且在最后他成功的做到了,并在這20年的忍辱負重中,他通過幫典獄長洗黑錢而憑空塑造了一個虛擬的人存在,并以憑此在他逃出監獄之后獲得了25萬美元。
一個人能夠將對自由的渴望轉化成行動持續20年,這個人的內心是何其的強大。這和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對照起來,于是便顯得我們多么的渺小。
真正能夠持續去做一件事情的人,是很少的,真的很少很少,所以堅持的人從來都是難能可貴的。
安迪通過持續10年的寫信和持續20年的挖洞,讓我們為之動容和震驚,這不正是我們需要學習并且踐行的嘛!
有些人他身在牢獄,但是他的思想仍然自由,于是他便隨時隨地都是自由相伴;有些人身處市井,可是他們思維保守,固步自封,于是他便每天像是活在牢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