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IMF世界各國人均GDP排名為前三名(為大家閱讀直觀單位全部換算為人民幣)為盧森堡705358,瑞士553500,挪威512230。可能這些國家我們平時不怎么關注且人口基數小,繼續看下面數字:美國393438,香港295026,德國290652,英國277509,日本256167,韓國189755,中國56728(世界排名71)。由于中國貧富差距嚴重,基尼系數官方為0.465(國際警戒線為0.4),很大一部分人的年收入顯然達不到官方的56728。
在此情況下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呢?美國人3天收入買一部蘋果7手機,日本人半年收入可購買一部豐田凱美瑞,韓國人買最新的三星手機不過10天工資收入。對于我們中國人呢?蘋果7需要1-2個月收入,凱美瑞需要3年收入,三星Note7需要1-2個月收入。如果你說這些都不是必須品或者可以購買國產,那就要求你對自己的欲望保持足夠的警惕,且提高自己向內求的決心。
中國人頭頂的三座大山(房子、教育、醫療)壓迫著我們,不得不,向錢看。政府在最不應該用來盈利的三個方向榨取了我們口袋里為數不多的散碎銀兩,用無數勞動人民的血汗提高國家經濟GDP。現實就是這么殘酷,帝國主義并沒有向新聞聯播說的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反而你我在為了早日搬走頭頂的三座大山不斷奮斗。難道我們只能相信弗洛伊德原因論,面對這樣的現狀,疲憊的無奈?如果是這樣吐槽式的文章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電影《午夜巴黎》中主角一直穿越到過去,尋找最好的時代,但結果都是無疾而終。任何社會和時代都會存在不一樣的問題,理想的共產主義顯然離我們還很遙遠。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現在的環境下,活出最好的自己,為了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人生終極目標——幸福,不懈奮斗。
為什么很多人只有賺錢這一可憐的愛好?除了現實的需求,攀比的控制,欲望的支配,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應試+工業化教育的失敗。
從我們上小學開始,上學的模式就是:老師在講臺上喋喋不休,同學們在桌前安靜的聽課,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班級成績排名,年紀成績排名,小升初,初升高,高考,找工作。如果省略過程就是,小學一年級——高考——找工作。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是落后的蘇聯工業化教育,這樣的教育是當時工業化培養流水線工人的那一套。上學不是受教育而是為了考好的大學找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當更大的官。這樣的教育下的我們和流水線上的螺絲釘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是肩膀扛著一個大腦需要吃喝拉撒可以直立行走的機器人,這樣的教育不過是讓我們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顆棋子,目標清晰而明確,并讓你不知不覺甚至樂在其中。在這樣的教育大環境下,你說你要發展愛好,對不起,高考沒有的科目一律是不務正業,浪費時間。所以很多人直至大學畢業仍然沒有自己的愛好,也就沒有特長,只是受丈母娘經濟(房子、車子、票子)的影響,在生意職場上苦苦掙扎,恨不得一夜睡醒,賬戶余額多幾個0。
為什么說賺錢是一個可憐的愛好?單一的物質追求的結果就是,加速讓你成為同質化的行尸走肉。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差的時代。因為有錢人實在太多了,不信你站在天橋上數一下3分鐘內從你眼下開過的寶馬,奔馳,奧迪。因為沒錢人太多了,不信看看你自己銀行卡賬戶余額和信用卡賬單。賺錢這個愛好很可能讓你產生仇富心理,為什么我這么辛苦的通勤加班熬夜還是這副樣子。每天的三點一線式生活讓你和別人沒有不同,同樣是作為一枚棋子在名叫經濟發展的棋局上自由移動,區別只是有些人微信步數排行榜靠前有些靠后。在很難大幅度改變個人財務狀況的情況下,隨著腎功能的不斷衰減和白頭發的不斷增多,最后無奈接受自己還在平均線徘徊的現實,徹底淪為同質化的行尸走肉。于是,什么科技發展,什么政治變動,什么地震海嘯都和你沒關系,和其他人一樣你只關心怎么能快速致富。
如果你不幸成為上述所說的一員,那么請首先學會延遲和控制自己的欲望。你可能也聽過這樣的說法:當你有100萬的時候你會想要500萬買一個大別墅,當你有1000萬的時候你還想要5000萬買一輛邁巴赫,當你有3個億的時候你還想要游艇和度假山莊。。。。。。
欲望無窮無盡,每個人都要學會控制欲望,而不是被他控制。的確,欲望是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啟明燈,但當我們無法完全控制時,就要學會延遲滿足。比如,當你還是一名大學生的時候看見蘋果發布了新的iPhone7手機,毫無疑問,這是軟硬件結合(雙攝像頭人物背景虛化、音質、系統優化)最好的手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當然沒錯,但假如你為此愿意去麥當勞兼職三個月用低時薪的回報去滿足你此時的欲望,你浪費的不僅僅是寶貴的大學學習時間和父母的血汗,更重要的是你已經讓自己被欲望控制并在快速滿足時以此為樂毫無知覺,為以后成為欲望的傀儡和經濟發展的棋子做出鋪墊。
愛好是什么?不過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并從中感受到快樂。聽起來也不過是有些人覺得無聊且不切實際的事。實際上恰恰相反,發展自己的愛好,才有機會重新讓你成為你自己。上帝讓你存在于這個世界上,就是要展現不同,而不是和螺絲刀一樣的機器。因為每個人的不同,才會有創新,會讓這個世界更精彩。
從哲學方面講,生命只有一次,別人無法代替你活著,你也無法影響別人(如果他愿意的話),只有做自己才能證明你存在的價值。你的生命屬于你自己,為什么要重復別人的生活,在乎別人的眼光,當生命停止前的兩分鐘回想起來,別在大腦留下一堆賺錢和花錢的場景。這樣的人生劇本,想想都悲傷。活成現在的樣子,誰都不容易,但你人生劇本的編劇和導演就是你自己。
喬布斯說,活著是為了改變世界,你認同這句話嗎?起初我也很難理解,覺得這就是狗屁,連自己的生活都處理不好還要改變世界?但羅永浩提醒了我,原話不記得,大意是因為你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的這一舉動就會讓世界少了污染而變得更美好。也就是,改變了自己,也就改變了世界。
有時候知道太浮躁可還是停不下來?當我們還在中學被英語單詞,為了一個動能守恒定律扎耳撓腮的時候,美國的同學已經在2100門以上的課程里選了幾個自己喜歡的優哉游哉。我們在學死板的英語語法,人家在學怎么樣合理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我們在學狼牙山五壯士的時候,人家在學基督山伯爵,我們在安靜聽老師講課的時候,人家在集體互動討論如何搜集資料,分析,寫好論文。我們的教育抑制了學生的發展,走進了分數名校的死胡同,真正對人生的后60年有用的東西大都被扼殺在搖籃里。
所以當你意識到自己進來很浮躁,但卻停不下來的原因就是,不會思考,不會處理情緒,在空蕩的房間里,不敢面對自己。這些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沒有交給你的東西,社會教育會不會讓你學會?身體嚴重透支需要鍛煉,但你不會去的,除了浪費時間更重要的是你缺乏毅力和耐心且體會不到運動的快樂。這些問題賺錢可以解決嗎?顯然不,你需要改變自己,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精神的自己產生對話,最后找回你自己。
愛好可以讓你在精神上得到解脫。當你在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外界的亂七八糟和你沒有關系,那一刻你就是自己的全世界,甚至可以說與神接軌,平和、寧靜突如其來。
愛好和幸福有什么關系?用周國平的話說幸福就是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并以此養活自己,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并讓他們感受到快樂。沒有真正的愛好,只知道賺錢的人,會大面積出現把工作當成養活自己的一個手段,內心深處并不十分喜歡,只是為了生活不得已而為之的情況。而工作占據了每天可利用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時間,如果長期處在這種工作狀態,那么在工作時間很難感受到幸福。換算下來也就是你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不幸福。愛好還可以豐富自己的心靈,培養高貴的靈魂,從多維度使自己不隨波逐流,把優秀當成習慣,幸福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在如今中國大環境下,每個人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顯然不現實。所以更好的狀態是把愛好和工作聯系起來,在業余生活鍛煉自己的愛好,在工作中利用自己的愛好。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的職業都有非常多的選擇并且不單一存在。你或許全職做不了喜歡的事情,但在工作之余提高愛好的高度,嘗試用愛好養活自己,有實力和機會降臨的時候,真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說到底賺錢只是人生長河中的一個讓自己去做想做的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一個手段,如果沒有愛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就是把手段變成了目的?你或許會說等我財富自由了,我要去做什么事,那為什么現在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