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信貸實務中,抵押物的不足使得信貸人員對企業的經營情況評價產生強依賴需求。經營信息的不規范、不健全,使得信貸人員不得不依據更多的交叉驗證與邏輯推理,重構企業經營數據,來滿足經營狀況的評價需求。因此,在盡職調查過程中,評審的邏輯如何展開,按照何種線索、次序展開成為了盡調的核心問題。
無足值抵押業務欺詐防范
小微企業信貸風險中,風控人員最不能容忍的是信貸欺詐。最為常見的兩類信貸欺詐是:隱瞞負債和粉飾經營。盡職調查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先識別是否存在信貸欺詐。通常,很多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是沒有足值抵押物的,信貸欺詐導致信貸敞口直接變成風險損失。因此,對于信用貸款業務,風控的首要職責就是排除信貸欺詐的可能性。
1、基于隱性負債查驗的信貸欺詐防范
通常我們根據權益檢驗結論來判斷企業是否存在隱性負債。歷史利潤累積相比企業當前凈資產總額明顯不足,說明企業還有未公開的負債項目。盡調人員應順著權益檢驗未通過的疑點,尋找證據驗證隱性負債的存在。
歷史上的大額投資失敗(主業/非主業)、長期的虧損經營(增加負債維持經營)、以生意做幌子的惡意欺詐等均是形成隱性負債的主要原因。大額投資失敗多發生在經營歷史較長、企業家年齡較大(二代接班不順暢)且能力較弱、主業經營艱難維持、企業家缺乏專注精神(傾向多元投資)的企業中。而長期經營虧損是導致企業隱性負債的慢性病因。企業主營業務利潤微薄、經營管理不精細就容易陷入虧損局面。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競爭非常激烈、利潤空間較小的傳統行業中。
總之,對隱性負債的查驗是識別防范信貸欺詐第一道防線最有力的工具。懷疑的基礎之上尋求邏輯與實證的驗證,層層深入,直至證實或者證偽。必要時可以通過嚴格的全部賬戶及其流水查驗。如果查驗結果能夠充分解釋之前的懷疑,才可以判斷客戶沒有信貸欺詐行為。
2、基于粉飾經營驗證的信貸欺詐防范
粉飾經營數據會導致權益檢驗過程中測算的資產累積與實證的資產累積不匹配,通常權益檢驗通不過。由于美化經營數據是大多數企業家借款時的僥幸心理作祟,也是應對商業銀行的常規套路。
(1)虛增收入、利潤的情況,可以通過采購管理、庫存管理、銷售管理等內部常規流程之間關聯關系加以證偽。如果客戶采用全流程系統造假,可以通過近年實際利潤去向加以逆向證偽。邏輯驗證的主線是:更多的收入應該有更多的利潤;更多的利潤應該會有更多的資產累積和相對更少的負債。即便是隨著收入規模擴大、負債規模擴大,也可以清晰計算利潤滾動投入的情況;
(2)虛增合同、應收、庫存的情況,可以通過合同管理、應收賬管理、庫存管理的常規流程加以證實或證偽。同時也可以通過渠道與客戶之間的匹配性、歷史交易與合作記錄,以及庫存合理性等邏輯判斷加以證偽。邏輯驗證的主線是:流動資產應該保持流動性,任何不能正常流動的資產都需要合理的解釋。任何商務合作都有正常的商務動機、彼此受益的基礎,都有漸進的過程,而不是突然性的。與自身能力不匹配的合同和訂單本身也附帶了巨大的經營風險;
(3)虛增對外投資、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的情況,現實發生并非高頻,一般也是盡調人員不予采納的資產與現金流依據。虛構債權融資通常出現在企業倒貸、續貸的場景中,具體可以業務常識加以證實或證偽;小微企業對外投資較少,除非有確鑿證據加以證實,否則不計算在其資產項下;有鑒于現實中的可貸可投模式逐漸增加,應按照常規股權融資邏輯加以證實或證偽,順著股權融資進程,本著階段性驗證的思路逐漸驗證。即便可以證實,也應關注因投資方對經營和成長方式的苛刻要求而增加的經營風險。
從信用貸款的角度講,對資產累積的驗證還有諸多要點需要單獨強調。首先資產直接驗證過程中,應堅持審慎性原則進行評估;其次,關于凈資產的表現形式也會影響信貸安全的保障性效果。
k??7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