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著電視上討論著我們90后的種種,看著與70后,80后的比較;曾經對這些不屑一顧,一副自認為天之驕子,將來一定能夠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數盡秦皇漢武,自己引領風騷;但到了現實,很多避不開的問題,將來能干什么,多久能買上一套房,開上好車,實現曾經內心許下的諾言,給的了幸福,護的了摯愛?現在想想,我們的世界在哪兒,我們該如去改變世界?
在自己身邊的朋友無非有幾種想法:
第一種,富有拼勁,自己創業,夢想著成為下一個馬云,喬布斯,李彥宏……似乎看來,創業是一條不錯的路,能夠迅速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曾經種種,直到有一天,一朋友喝醉了,直言:今天,我想說,偌大的中國有多少馬云,喬布斯;以后,你們有多少成本去擔當創業失敗;在我看來,創業無非是兩種必需的條件,要不然你有足夠的資本去投入,要不然你花足夠的時間,加上其他一系列的因素,你也許會成功。說完,眾人沉默,無言,舉杯。后來想想,不正是那樣嗎,誰都想創業,但想通過創業來迅速達到目標,不有點蛇吞象的意味,這是我們的世界,充滿了野心與抱負,聽到了太多的成功例子,卻容易忽略成功背后的心酸,汗水與咬牙堅持,但我們需要靜下心來,仰望星空的同時,也需腳踏實地,機遇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創造的。
第二種,只求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恬適的生活。在我身邊有,但占少數,他們內心要求不多,不會過多的在意以后的房在哪兒,不會在意以后薪資有多高,有了歐美的那種生活方式,心在那里,家就在哪里,自己的薪水夠自己的基本生活就好,其實發自內心,很多人會羨慕有這種心境的人,不被羈絆,古有陶潛的門前五柳,嵇康的廣陵散,三變的曉風殘月,這一類他不必也不想自己的世界在哪兒,因為他在哪兒,世界就在那兒;但多少人或許不能堅守這樣的陣地,還是潛移默化的被現實影響著,還是想去創造屬于自己的天地。
第三種,或許也是最多的,不愿冒險,卻又不甘沉寂。自己也是這種人,經常問自己,我的世界在哪兒,我該如和去改變世界?好好的學好當前的知識技能,走好這一生,不求站在眾人矚目的焦點,也不求過的脫離現實。讀不懂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以前以為是自己思想還不到,現在每天晚上睡前關上手機看,沒有電視聲,沒有嘈雜,四周十分安靜,讓自己靜下心來,真正的思想交流與思考,兩次時間沒隔多久,唯一變的是內心——靜心,我想這也許就是我們需要的,面對浮華,沒有心急,沒有焦躁,懂得堅持。說著很容易,但當我們真的做下去的時候,the world have changed,當優秀成為一種習慣是,這就是我們對世界的改變。
很喜歡演說節目里的梁植和劉詩詩,不是因為他們獲得了冠軍,只因為他們對夢想的純粹與堅持,相信自己是來改變世界的,“我會讓你們后悔的”,這是劉詩詩在初選是淘汰后對導師說的話,這不是說說狠話有多吸引人,而是說的這句話,讓人讀出了她的不服輸,對自己的堅信!
很喜歡一站到底的劉也行,不僅是因為他的知識容量,而是因為他在沒出名前的盡心積累,直到人前的男神。
很喜歡科比,小時候因為他喜歡上籃球,現在因為他,找到了堅持的信仰,“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從一位進NBA時選秀位不高的球員,到現在,成為巨星,一切只因為他的付出,與夢想的堅持.
很喜歡艾弗森,不僅因為他的球技,更因為他因家庭原因,提前進入NBA,成為一代傳奇狀元,體現的擔當與責任。
他們都在改變著世界,
當我們內心改變世界的愿望從最初的細流,變的愈來愈洶涌的時,世界就正在被我們改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