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你的過去,特別是你的童年塑造了你的很多想法。你曾花時間去療愈這些在你童年時代形成的消極想法嗎?而在你離婚的時候,你也不會考慮到你的孩子,別忘了他們一直以來堅信爸爸媽媽會永遠在一起,而父母離婚,他們也會處于傷痛中。
離婚后,多關(guān)注孩子并給予他們更多的愛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這樣,你的自我檢視就會變成自我放縱。恩愛時,你自然會卸下自己的防御墻,但是離婚后,你又會把防御墻筑得更加牢固。這些實際上是什么?它們是隔離其他人的屏障。當離婚涉及到孩子,你需要想想,雖然你筑起自己的防御墻來讓自己見受前任帶給你的痛苦,但是你的孩子也被你隔離在墻外,他們也正處于傷痛中,并試著穿過這些墻,而孩子并不知道為什么你將自己隔離起來了。如果你讓這些消極想法支配著你,那隔離也就兔不了會出現(xiàn)。為了療愈你與孩子的隔閡,你必須重新愛你的孩子和你自己。然而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你相信筑起防御墻能夠保護你的時候。
做好自己的事
德里克( Derrick)從事預防自殺熱線工作已經(jīng)有十年,這是一份無償?shù)姆怯缘墓ぷ?預防自殺熱線的接線員一般都是志愿者。白天,他是一家稅務公司的會計,并且經(jīng)常有人他:“你是怎么堅持一直做預防自殺熱線工作的?當你沒有成功讓一個打進熱線的想要自殺的人放棄自殺,那你要怎么辦?”
德里克可能會說:“我祖母曾說過:‘如果每個人都將自家門前打掃干凈,那么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干凈。”他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不要管太多事,只要盡職做好眼前的工作就行了。
“我把這句話應用到我自己的生活中,”他說,“以及我在自殺熱線的工作中。我只考慮自己的互動、反應以及說出的話就行了。那才是我唯一能控制的東西。其他人怎么做、怎么想,那是他們的自由。那里從來不是我能指手畫腳的地方。”
“這個世上只有三個地方:我家門前,你家門前以及上帝家門前。我能做的只有專注打掃干凈自家的門前:充滿愛、尊重以及理解,用友好和同情對待每一個求助者。而其他人怎么處理我傳達出的信息,那是他們的事。而誰生誰死,那是上帝的事,是它家的門前。說到自殺,它本身并沒有對錯之分,因為那是我們的自由。
生是我們的自由,死也是我們的自由。
你呢
庫伯勒一羅斯提出的傷痛五階段:
否認(deni-al)、生氣(anger)、掙扎(bargaining)、抑郁(depression)和接受(acceptance)。治愈心靈是最終接受生活、找到自己的生活之道。我不是建議你經(jīng)歷失去后還覺得高興或者對自己說沒事,而是希望你務必意識到愛人已經(jīng)離開的事實,哪怕你只是想他/她能再回到你身邊。
第六階段是成長接受之后發(fā)現(xiàn)其中的真諦。
結(jié)尾
生命有其真諦。生命往往不以你期望的方式展開,而是有它自己的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