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六月芒種過后就是端午了。端午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和重要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
? ? ? 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大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包粽子,于是開始浸糯米、洗粽葉、準備餡料。孩子們則關心粽子是什么餡的,是不是自己最喜歡吃的。由于裹粽是一個手工細活,又辛苦,在家里由母親指導帶著女孩子一起操作,父親就充當了“火夫”,男孩子一般不介入,等待大飽口福。
? ? ? 小時候咱們家包的粽子主要有兩種,就是最常見的三角粽和四角粽,三角粽是甜的(糯米或糯米加綠豆或赤豆),餡是大棗(蜜棗)或豆沙的;四角粽是咸的(或糯米蠶豆混合),餡是干菜子排或鮮肉(或加板栗)的。但在農村有區別,形狀一般多數是牛角粽(尖三角)和長粽子(又稱馬蹄粽),除了甜粽和肉粽,還有毛豆、豇豆、芋頭絲的餡,口味很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粽子的種類也越來越繁雜,有八寶、什錦、百果、松仁、蓮蓉、紫薯、火腿、香腸、蝦仁、蛋黃等,還有更奇葩有創意的甜茶粽、艾香粽、薄荷香粽和一粽甜咸兩味的“雙拼粽”。
? ? ? 現如今,以往家庭裹粽的傳統習俗已經走向多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全國大品牌的粽子屢見不鮮,據載2019年十大名牌粽子有嘉興五芳齋、湖州諸老大、杭州知味觀、北京稻香村、廣州利口福,還有真真老老、三珍齋、三全龍舟、元祖、米旗等。而知名度高,銷量大又以五芳齋最為著名。在端午節,許多人把五芳齋粽子作為送禮上佳之選。特別是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四季都有銷售,鮮肉餡多,酥嫩鮮香,肥糯不膩,是許多過客充饑首選。
? ? ? 以前一般在過年前的二、三天就開始裹粽了,包扎好后放在鍋里煮,量多時要煮二、三鍋。那個時候沒有煤球和燃氣,都是用柴火燒的,香味特濃,口水管不住會往肚里咽。煮熟后,先嘗嘗鮮,然后幾個一串,吊掛晾在一起,吃時再截幾個放鍋煮熱。那個年代還沒有冰箱,這種吊掛式儲存是最便捷有效的。
? ? ? 我對食粽情有獨鐘,但又愛又懼。有一年春節,由于一頓連吃三只粽,積食傷胃去看醫,以后我再也不敢貿然行事,食一粽為最大限量。調入金華后,結識一朋友,每逢端午、春節佳節,總有其家母裹的鮮肉粽給我捎來,香美可口,特別的好吃,感覺堪比五芳齋的粽,有時一粽下肚不過癮,再添一粽,好在也無再積食發生。
? ? ? 其實,端午節最初是中國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這天,百姓會把自家裹的棕子投進江里,不讓魚蝦吞噬詩人的身體。后來吃粽子就逐漸演化成了紀念屈原的風俗。
? ? ? 現在,端午節賦予了特別的意義,2006年5月和2009年9月分別被國務院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