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旅游是一種親身的體驗:體驗離家出門的每一步路,感悟大千世界的種種不同。旅游所追求的是一種有價值的體驗:在一段時間的繁忙工作后,讓自己疲憊的身心得以放松,眼光得以開闊,見聞得以增長,人生得以豐富。在迷人的山水和朋友般的友情中去體會生命力、創造力的迸發,體會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真、善、美。這種體驗,將造就健康、完美的人格。
? ? 今天,參觀完恭王府,我突然間有一種想法——站在教師的角度看,我們應該把旅游上成一節課!
? ? 什么意思?我們上課要經歷備課,上課,教后反思的過程。我覺得旅游也應該是一樣的!
? ? 以我為例,恭王府我是第一次去,只知道它是大貪官和珅的宅子,卻不知道是因為王亦訢而被稱之為恭王府。解說器都被租完了,所以就如同一只無頭蒼蠅飛了進去,漫無目的的閑逛。雖然景點上有文字講解,可不夠具體。跟女兒大概地看了看之后,正要找出口離開。偶遇了一個女導游,她生動的語言、開朗的性格立刻吸引了我,讓我不由得湊了過去開始旁聽。然后又蹭著聽,一路跟到了“天下第一福”,如果不是天色漸晚,女兒想回家,我真打算一路尾隨(當然,這種做法不太光彩)。回到家后,還覺得意猶未盡,又掏出手機百度,結合白天的景,有的是補充,有的則相當于復習。
? ? 所以,我想,如果能做到第一步——預習,即提前了解景點信息,那么我們在觀賞一些景的時候就可以理論聯系實際,不至于那么暈。旅游,其實是三分看,七分聽。看的是景,聽的則是關于此景的歷史文化。我認為,這一點對于帶孩子出行的家長來說尤為重要。無論是你還是孩子,為了那擴大視野的初心,都應該提前做好預習工作。
? ? 第二步,上課的過程就是我們游覽的過程了。昨天我還在因為沒有報團而慶幸,現在卻發現一個好的導游對于我們學習景點中的知識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啊!他的引導就好比課堂中教學活動的設計。活動設計的好,學習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 ? 第三步,反思的目的是為了查缺補漏。而我們旅游后的回顧或是新知識的查詢亦是如此。
? ? 只有按這三步走,我們的旅行才會達到我們旅游的根本目的。否則在這旅游的高峰期,你就是花錢買罪受!
? ? 也許這話說的有點重,但我相信還是會有人理解的!